
作者:曾小月,李卫华主编;邹建军丛书主编
页数:401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71984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了比较文学发展历程中的若干篇篇经典文献进行释读,涉及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变异学研究诸种方法,试图展现尽可能丰富的比较文学研究元典,并籍此进入比较文学研究现场。
作者简介
【1】曾小月,博士,硕士导师,从事比较诗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主持省级、教育厅项目2项,参与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已在《中外文化与文论》、《当代文坛》、《求索》等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2】李卫华,博士,硕士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外国文学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文坛》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项。
本书特色
本书选择了比较文学发展历程中的若干篇篇经典文献进行释读,涉及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变异学研究诸种方法,试图展现尽可能丰富的比较文学研究元典,并籍此进入比较文学研究现场。
目录
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节选)
The Crisi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mparative Literature.Its Definition and Function
比较文学的目的、方法、规划(节选)
比较文学的新动向(节选)
我们:从何来,是什么,去何方——比较文学的永久危机(节选)
对文学进行历史比较研究的问题(节选)
现代比较文艺学问题(节选)
比较文学(节选)
比较文学论(节选)
比较文学的挑战(节选)
《罗摩衍那》在中国(节选)
歌德与中国抒情诗
《万叶集》对《诗经》的借鉴
美国诗中的禅与道(节选)
《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节选)
歌德与中国(节选)
关于提高外国文学史编写质量的几个问题(节选)
试论欧洲十四行诗及波斯诗人莪默凯延的鲁拜体与我国唐代诗歌的
可能联系
中国现代文学在日本
翻译者的任务(节选)
中国诗的翻译(节选)
诗词·翻译·文化(节选)
From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o Translation Studies(节选)
A New ComparatiVe Literature
试论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史及方法论(节选)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节选)
论“文化语境”与“变异体”以及文学的发生学(节选)
比较文学导论(节选)
中西长篇小说文类之比较(节选)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节选)
比较文学导论(节选)
异质同伦与影响变异——中日德《灰阑》故事比较谈(节选)
中西复仇文学主题比较(节选)
摩罗诗力说(节选)
文学的历史动向
东西比较文学中“模子”的运用(节选)
刘勰的譬喻说与歌德的意蕴说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节选)
李渔论戏剧结构(节选)
道与逻各斯: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的起点(节选)
美国诗人如何看待中国诗学(节选)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节选)
中西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节选)
中国诗与中国画(节选)
文学与思想史(节选)
文学与艺术的关系研究
弗洛伊德与文学(节选)
文学与艺术(节选)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节选)
The Concept of Baroque in Literary Scholarship(节选)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节选)
对话的文学理论——误差、激活、融化与创新(节选)
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后文学时代”的文学研究展望(节选)
“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节选)
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多元化标准
文化相对主义与“和而不同”原则
世界文学(节选)
Crossing Borders
What Is World Literature?(节选)
Conjectures on World Literature(节选)
后记
The Crisi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mparative Literature.Its Definition and Function
比较文学的目的、方法、规划(节选)
比较文学的新动向(节选)
我们:从何来,是什么,去何方——比较文学的永久危机(节选)
对文学进行历史比较研究的问题(节选)
现代比较文艺学问题(节选)
比较文学(节选)
比较文学论(节选)
比较文学的挑战(节选)
《罗摩衍那》在中国(节选)
歌德与中国抒情诗
《万叶集》对《诗经》的借鉴
美国诗中的禅与道(节选)
《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节选)
歌德与中国(节选)
关于提高外国文学史编写质量的几个问题(节选)
试论欧洲十四行诗及波斯诗人莪默凯延的鲁拜体与我国唐代诗歌的
可能联系
中国现代文学在日本
翻译者的任务(节选)
中国诗的翻译(节选)
诗词·翻译·文化(节选)
From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o Translation Studies(节选)
A New ComparatiVe Literature
试论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史及方法论(节选)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节选)
论“文化语境”与“变异体”以及文学的发生学(节选)
比较文学导论(节选)
中西长篇小说文类之比较(节选)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节选)
比较文学导论(节选)
异质同伦与影响变异——中日德《灰阑》故事比较谈(节选)
中西复仇文学主题比较(节选)
摩罗诗力说(节选)
文学的历史动向
东西比较文学中“模子”的运用(节选)
刘勰的譬喻说与歌德的意蕴说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节选)
李渔论戏剧结构(节选)
道与逻各斯: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的起点(节选)
美国诗人如何看待中国诗学(节选)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节选)
中西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节选)
中国诗与中国画(节选)
文学与思想史(节选)
文学与艺术的关系研究
弗洛伊德与文学(节选)
文学与艺术(节选)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节选)
The Concept of Baroque in Literary Scholarship(节选)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节选)
对话的文学理论——误差、激活、融化与创新(节选)
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后文学时代”的文学研究展望(节选)
“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节选)
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多元化标准
文化相对主义与“和而不同”原则
世界文学(节选)
Crossing Borders
What Is World Literature?(节选)
Conjectures on World Literature(节选)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