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花儿源流史稿

封面

作者:汪鸿明著

页数:891

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4212488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花儿”源流史稿》是鸿明先生汇集数十年来研究花儿源流史、花儿文化、花儿民俗、花儿人物、花儿演唱、花儿传承等方面集大成的里程碑著作。他以自己深厚的文史功底和丰富的一手资料首次为我们全面地描绘了“花儿”的源与流,即中国“花儿”的起源和形成脉络,及其流传演变和地区分布类型。  《中国花儿源流史稿(套装上下卷)》研究的对象是“花儿”的“源”与“流”。因此定书名为《中国“花儿”源流史稿》。  “花儿”与“诗”是有区别的。“花儿”是民歌,是民间“泥脚大众”即兴口头说唱性作品;“诗”是文人诗家千锤百炼创作的韵文作品。“民歌”直率粗疏;“诗”含蓄典雅。《中国“花儿”源流史稿》中也谈到了《诗经》。《诗经》是文人采自民间的民歌,但已经经过了文人的加工,因此叫做“诗三百”,而不叫“歌三百”;同时也叫《诗经》,而不叫《歌经》。“风”是“讽喻”的意思,是地方性民间歌谣;“雅”、“颂”是周王都及王畿之内以及诸侯国的庙堂音乐,属于祭祀和赞颂性乐曲。

目录

上卷 通志:“花儿”之源考

绪论(通志·艺文志)
一、西北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歌文化
二、“花儿”源流史研究中值得惦念的84个“视点”
三、中国“花儿”源流“三段层递说”
四、张亚雄的“花儿”之源说
五、“花儿”产生的七大源头
六、重温闻一多的《诗与歌》
七、1984年版《中国音乐词典》对“花儿”与“花儿会”的说明
八、对各民族参与“花儿”演唱历史年代的考定

第一编 “花儿”之源考(通志·艺文志)
第一章 对上世纪两次关于“花儿”与“花儿”之源大辩论的回顾
第一节 对“花儿”研究史的简单回顾
第二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海学者关于“花儿”的一场大辩论
第三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甘肃学者关于“花儿”的一场大辩论
第四节 《甘肃当代文艺五十年》对“花儿”大辩论中一些观点的评论
第五节 “花儿之源”大辩论中形成的十种观点
第二章 羌族民歌在“花儿”形成中的主导作用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晚期:舞蹈纹彩陶盆反映了“花儿”的胚芽状态
第二节 羌族民歌拉开了“花儿”演唱的序幕
第三节 宕昌县官鹅沟鹿仁村的羌族民歌:洮岷花儿的“样板戏”
第三章 伏羲、黄帝、周人与秦人播下了“花儿”的“火种”
第一节 首先看伏羲、黄帝、周人与秦人的祖望
第二节 黄帝时的《弹歌》、《周易》与《诗经》播下了“花儿”的“火种”
第三节 秦人与“花儿”中的秦人音乐
第四章 “踏歌”为“花儿”之源考
第一节 汉魏六朝文献中对西北地区“踏歌”的原始记载
第二节 北魏胡太后为白马氐族杨华作《杨白花》“踏歌”辞
第三节 甘肃文县白马氐人的“池哥昼”歌舞
第五章 鲜卑族若洛廆“阿干歌”为河湟“花儿”之源考
第一节 鲜卑族若洛廆的“阿干歌”
第二节 甘青地区吐谷浑的历史
第三节 鲜卑族民歌“阿干歌”——河湟“花儿”之源的“活化石”
第四节 当今甘青土族与土族“花儿”
第六章 “花儿”的形成期——唐、宋
第一节 唐代的“踏歌”诗
第二节 “花儿”在北宋唃厮哕政权和王韶“熙河开边”的“踏歌”中诞生
第七章 “花儿”的定型期——明朝
第一节 明朝——“洮岷花儿”与“河湟花儿”的定型期
第二节 洮、岷、河、湟地区“花儿”演唱成风
第三节 “花儿”一词来源于江南
第四节 江南移民是把江南“花儿”一词引入洮岷河湟地区的使者
第五节 江南“吴歌”——“花儿”演唱因素传入洮岷地区的见证
第八章 “花儿”演唱的全盛时期——清朝
第一节 莲花山“花儿”“山场”“庙会”的兴起
第二节 诗人笔下的“花儿”与“花儿会”
第三节 在商旅活动中回族等新兴民族漫起了“少年之歌”
第四节 和平年代和反抗清政府压迫下的清代多民族“花儿”
第九章 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的“花儿”与“少年”之争
……

第二编 新时期“花儿”研究与“花儿”演唱的新情况(艺文志)

下卷 方志:“花儿”流变考
第一编 洮州花儿:临、康、渭、甘南板块区(方志·民俗志·艺文志)
第一章 莲花山:洮州花儿的“育星台”(方志)
第一节 洮岷花儿的“北大门”——甘肃康乐县(地望考一)
第二节 北魏水池县——康乐景古城(地望考二)
第二章 陇上第一山——甘肃西崆峒莲花山(方志)
第一节 三十七座莲花山
第二节 甘肃西崆峒莲花山的人文与自然资源
第三章 西崆峒莲花山花儿会考源(民俗志)
第一节 莲花山花儿会起源于藏族的“祭山神”
第二节 莲花山花儿的演唱特点
第三节 记录有绪的莲花山花儿会
第四节 莲花山花儿会的演唱程式和着装特点
第四章 莲花山花儿六大民俗考(民俗志)
第一节 藏俗影响下的莲花山地区民俗
第二节 莲花山地区的“龙王”信仰民俗
第三节 在“龙王”信仰民俗影响下的祈神敬佛花儿民俗
第四节 莲花山花儿中的求儿要女民俗
第五节 莲花山花儿中的生产生活民俗
第六节 莲花山花儿中的婚恋爱情民俗
第五章 新时期花儿反映出来的新民俗考(艺文志·民俗志)
第六章 莲花山花儿演唱中的轶闻趣事(艺文志·民俗志)
第七章 莲花山花儿中《诗经》修辞手法的运用(艺文志)
第一节 赋
第二节 比
第三节 兴
第四节 夸张
第五节 联想与想象
第六节 美——花儿永恒的主旋律
第八章 临潭、卓尼两县花儿会及著名歌手的调查(人物志)
第一节 花儿会(附表)
第二节 著名歌手(以生年为序,32人)
第三节 洮州花儿主要曲谱

第二编 岷州花儿:岷宕陇南川西北板块区(方志·艺文志)
第一章 二郎山:岷州花儿的“聚星台”
第一节 岷州花儿民俗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节 “中国花儿之乡”甘肃岷县花儿研究及花儿会综述
第三节 岷县十八位“湫神”信仰民俗
第四节 地方史志中反映出来的岷州花儿文化
第五节 岷州花儿“啊欧怜儿”之源的地方资料
第六节 “铁城地区”:岷县北路派“阿莲儿”的“金三角”
第七节 岷州地区民俗中的江南移民元素
第八节 岷州花儿“啊欧怜儿”的五大特点
第九节 季绪才及其《岷州爱情花儿精选》
第十节 岷州花儿之“九美”
第十一节 岷县著名花儿歌手(以生年为序,14人)
第十二节 景平娃故事中的漳县花儿
第二章 陇南山歌:“仇池风”
第一节 陇南花儿民俗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节 《仇池风——陇南山歌》
第三节 “宕昌国”的民歌
……

第三编 河湟花儿:甘青板块区(方志·艺文志)
第四编 “花儿”第一流变带:陇中陇东六盘山板块区(方志·艺文志)
第五编 “花儿”第二流变带:宁新秦晋板块区(方志·艺文志)
第六编 民间口头文学述要

编后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花儿源流史稿》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8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