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语言能力与语言政策研究

封面

作者:郭龙生,郭熙 主编

页数:337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92375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八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共收录了30篇很好论文。本书集结了近年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内容反映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前沿动态,戴庆厦、李宇明、郭熙、郭龙生等语言学大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均收录其中。本书可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书是第八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共收录了30篇很好论文。本书集结了近年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内容反映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前沿动态,戴庆厦、李宇明、郭熙、郭龙生等语言学大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均收录其中。本书可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目录

大会主题报告
语言使用研究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十年
国家民族政策与民族语言政策
语言能力有限性与语言政策刚性指导
语言竞争试说
应用是语言文字生命力之所在
破解语言关系和语言教育困扰的一个视角
——再论着眼人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全面语言素质观
语言保护论纲

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研究
双语教育与中国语言治理现代化
香港普通话教育五十年
试析菲律宾、新加坡多元官方语言现象及成因
民族语文媒体视角下贵州民族语文政策研究
家庭语言规划及其影响因素
论华文教育规划的影响因素
新时期多元一体语言政策的变化与发展
——基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规划的文本研究

语言能力与语言现象研究
汉泰语词缀对比分析
跨文化视角下老傣文韵尾拼写法的分合与混同
论母语的二重性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语言态度调查
——浙江缙云县两个村庄的比较研究
民间语言崇拜的属性特征浅释
网络视频节目字幕研究
老年人口语非流利性词内重复研究
大城市民众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度
——基于“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的实证研究
浅谈电视新闻评论员语言表达的特点
模糊语言和模糊言语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一第八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编后记

节选

  3.所谓“第二代民族政策”  学者胡鞍钢、胡联合与马戎推出用所谓“第二代民族政策”取代“第一代民族政策”的诉求,倡导推行淡化族群意识和56个民族的观念,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意识和身份认同,推进中华民族一体化和国家认同。第二代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是效仿美国的民族大熔炉模式,不容许任何一个族群生活在一块属于自己的历史疆域内(胡鞍钢、胡联合,2011)。  第二代民族政策倡议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加强国家认同:(1)政治上推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平等地向每个民族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2)经济上促进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推进各族公民混居杂居。(3)文化上坚决、坚持用社会主义思想对每个民族进行文化改造,强制推行普通话,防止宗教极端主义。促使人人争当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好国民,以工作为天职,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政治方面的观点,如马戎认为必须坚持“中华民族”,而56个民族宜改称“族群”,使它与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分开。中国在21世纪可能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国家分裂。按照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独立的权利,而民族自决理论就是导致国家解体的腐蚀剂。20世纪解体的苏联应当是中国的前车之鉴。  经济方面的观点,如胡鞍钢认为苏联的模式是中央财力下降使得中央无力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实现地区和民族均衡发展,导致地区之间和民族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地区和民族之间经济差距的扩大又导致了中央财力的下降,富裕地区不愿多交税,不愿意援助经济落后地区,不愿意背“经济包袱”,而贫困地区又认为中央不公平,认为自己遭受着发达地区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廉价剥削,导致地区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也不断激化,最终国家陷入分裂。  批评第二代民族政策的声音也很广泛。如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海洋认为,第二代民族政策不肯正视民族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认同意识,把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国民当成敌对势力,是撕毁和废除国家宪法条文。中央统战部原研究室主任黄铸(2012)指出,第二代民族政策急于实现民族融合和由此提出的一套政策是不可取的,因为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政策和其他一系列特殊政策,才使得少数民族群众逐步得到发展进步,享受到应有的平等权利。中国社会科学院郝时远指出第二代民族政策违反了宪法规定的各民族“真正的平等”的政策。  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申国家将继续实施和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明确否定了所谓“第二代民族政策”的观点。不过也有文章将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读为对改革派(第二代民族政策)部分建议的积极回应。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在今年两会上指出,改革开放的趋势要求“我国的民族工作可能在侧重点上要有变化:我国在今后的民族工作中要更多地强调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和一致性,强调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加强调我们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4.当前民族语言政策的变化与调整  我国民族语言学界虽然未提出第二代民族语言政策,但是事实上政府民族语言政策在实际执行和调整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与第二代民族语言政策有关的政策取向,即在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的关系层面,存在通过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意识和身份认同,推进中华民族一体化和国家认同”和“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的祖国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政策倾向。而第二代民族政策加强和实现国家认同的文化诉求要点之一,即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强制推行普通话”。  这种民族语言政策倾向的变化具体表现在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民族语文法律法规的调整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版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1年修订版改为“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语言能力与语言政策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80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