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考点速解技巧集萃

封面

作者:李永新主编

页数:182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15494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18最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考点速解技巧集萃.综合应用能力(C类)(中公版)》根据最单位公开招聘分类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由中公教育团队精心编写而成。本书根据综合应用能力(C类)考试题型共分为四章,分别是科技文献阅读题、论证评价题、科技实务题和材料作文题。每章都针对综合应用能力(C类)考试的命题规律和考查趋势进行了专项讲解,并穿插考点速解技巧、例题精解,帮助考生细致分析各类题型。同时,靠前章和第三章还设有知识储备一节,有助于帮助考生增加日常材料的积累、加深对前沿技术的了解。

作者简介

李永新,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深入研究,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研发了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广大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

本书特色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考点速解技巧集萃综合应用能力(C类)》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由中公教育团队精心编写而成。本书中全面总结了事业单位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C类真题命题特点,帮助考生了解题型特征、出题形式及作答要求等;同时,内含解题思路、解题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提高解答速度、掌握解答重点。希望借此帮助考生科学备考。

目录

第一章科技文献阅读题(1)

第一节题型概述(2)

一、大纲要求(2)

二、命题特点(3)

第二节解题技巧(3)

一、科技文献阅读题的阅读技巧(3)

二、科技文献阅读题的解题技巧(7)

第三节知识储备(33)

一、物理学(33)

二、化学(37)

三、生物学(38)

四、农业科学(40)

五、能源科学(41)

六、材料科学(43)

七、空间科学(45)

八、信息技术(46)

第四节例题精解(47)

第二章论证评价题(59)

第一节题型概述(60)

一、大纲要求(60)

二、命题特点(60)

三、真题分析(61)

四、备考策略(63)

第二节论证评价(64)

一、论证评价概述(64)

二、论证评价常见错误(66)

第三节解题思路(86)

一、典型错误归纳分析(86)

二、论证评价题答题思路(92)

第四节例题精解(99)

第三章科技实务题(103)

第一节题型概述(104)

一、大纲要求(104)

二、命题特点(104)

第二节解题技巧(107)

一、科技实务题的类型(107)

二、应用实务题的解题技巧(109)

三、文本实务题的解题技巧(118)

第三节知识储备(121)

一、统计学基本概述(121)

二、统计数据采集(125)

三、统计数据处理(127)

四、统计预测(133)

第四节例题精解(137)

第四章材料作文题(143)

第一节题型概述(144)

一、大纲要求(144)

二、命题特点(144)

三、作答要求(146)

第二节写作技巧(147)

一、作答方法(147)

二、写作常见误区(169)

第三节例题精解(176)

全国事业单位招聘分类统考辅导课程体系(C类)(180)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182)

节选

  第一章
  科技文献阅读题
  第一节 题型概述
  一、大纲要求
  科技文献阅读题的材料属于科技文献,主要是自然科学文献。具有专业性强、数据资料多、逻辑性强等特点。这样的特点也对考生提出了一些能力要求。
  科技文献阅读题测查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加工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其中,阅读理解能力是最主要的能力之一。
  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能够把握自然科学文献中的数据、事实和观点,全面准确领会材料含义。
  作答科技文献阅读题,需要考生拥有以下能力:
  一是理解能力,包括捕捉、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辨识说明对象,并把握特征的能力等。
  二是分析和概括能力,包括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分析概括文中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等。
  三是评价与鉴赏能力,包括对重要信息的评价及综合理解的能力;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语言准确性的品味能力;初步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通过鉴赏进而对文章进行分析,运用分析结果得出自己对于文章的评价的能力;领会文章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能力等。
  二、命题特点
  通过分析近几年真题,我们发现科技文献阅读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二节 解题技巧
  一、科技文献材料题的阅读技巧
  阅读科技文献材料的基本方法:略读法、快读法、精读法、寻读法与研读法。
  (一)略读法
  略读法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浏览全文并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使用略读法时,可以略过数据、诗词、人名、地名、动植物名、书名号内、专有名词、解释说明的句子等,甚至一些简单的例子也可以跳过。
  略读法小技巧:在一般情况下,文段的首句或尾句可能出现此段的中心思想,考生应注意。同时,略读时虽然可以略过一些数据,但要抓住数据所支撑的观点。
  下面通过一组示例来熟悉略读法的使用。
  【示例】
  超级细菌其实并不是一个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很强的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长,包括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泛耐药绿脓杆菌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MRSA现在极其常见,可引起皮肤、肺部、血液和关节的感染。青霉素的发现和提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自1941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后,人们相继发现了上万种抗生素,有200余种抗生素应用于临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已挽救了无数生命,时至今日,抗生素仍然是医生治疗感染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药品。然而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引起人类疾病的许多细菌已经对它的对手产生了耐药性。当年弗莱明偶然发现青霉素时,用来对付的正是这种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随着抗生素的普及,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开始出现抵抗力,产生青霉素酶以降低青霉素的药力。MRSA的耐药性发展非常迅速,在1959年西方科学家用一种半合成青霉素(即甲氧西林)杀死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之后仅隔两年,在英国就出现了MRSA。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MRSA已经成为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医院内感染病原菌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目前被证实对MRSA还有效的只有万古霉素。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中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40%,而一些发达国家只有0.9%。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二)快读法
  快读法,即快速浏览的方法,主要针对案例型材料,不具有普适性。
  案例具有提出问题、提出对策等作用,正面案例体现对策,反面案例体现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案例型材料具体可划分为以下两类:
  (1)简例
  简例,即用一两句话说明一个例子。一种是已经有总结性的观点,案例仅作为补充,因此使用快读法时该例子可以跳过,只划出总结性观点即可;另一种是没有任何总结性的语句,需要从简单的案例中提炼出相应的信息,需要考生在快读时对案例中的关键词或短语进行勾画,有时需要作出批注。
  (2)详例
  详例,即用典型的具体事例证明论点,文字较多,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摆事实”“讲道理”。由于详例是以个别事实作为前提证明一个观点,因此,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列举的事实比较典型。通常详例中会根据问题提出方案举措,并阐明结果,给人以启发。由于详例中可能隐含观点和叙述重点,因此考生在快读时不应将其跳过。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示例来熟悉快读法的使用。
  【示例】
  目前,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点是用来产生神经细胞,以修复受损伤的神经系统。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一个实验室用病毒感染老鼠的脊髓神经,使之瘫痪,然后采用从人的胚胎组织分离出来的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注射到瘫痪老鼠的脊髓中。三个月后经过治疗的老鼠能蹒跚地走路,而未经治疗的老鼠依然如故。解剖结果显示,这些来自人类胚胎的干细胞已经布满了老鼠的脊髓,并具有成熟的神经细胞的特征。
  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西班牙的研究者曾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
  (三)精读法
  精读,即通过仔细阅读每句话,理解分析其含义,弄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理解整个段落的意思。
  精读法主要针对理论性资料,是对客观事物和实践的抽象概括,可以是知识、定理、规律,可以是原则、方法、概念、论断,也可以是言论、思想观点,其表现为论述性的语句。
  精读的内容包括:方针政策的具体介绍,引述的定律、言论、法律条文,名词和定义的介绍等。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示例来熟悉精读法的使用。
  【示例】
  在希伯来语中,死海又被称为“盐海”,它位于西亚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约旦之间,是一个内陆盐湖。死海的湖面海拔在海平面以下423米,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湖泊,湖畔的陆地则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地表,死海也因此被人们称作“世界的肚脐”。从地质上来看,死海位于东非大裂谷北部延伸区域,地壳在这里下陷形成了约旦裂谷,约旦河从北往南注入死海。关于死海低海拔的成因,学界有两种假说:较老的一种假说认为,死海位于裂谷带,是红海裂谷或东非大裂谷的延伸部分;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假说则认为,死海盆地是死海断层在这里形成的地壳下沉塌陷。
  (四)寻读法与研读法
  寻读法是通过目光扫视,迅速定位所期望得到的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
  寻读法的适用:一般适用于带着问题阅读文段内容,通过问题的关键字来定位文段的关键句,以达到节约时间、明确方向的目的。
  研读法,又称细读法,即在阅读期间仔细研究材料内容,不仅要掌握其梗概,还要清楚了解和理解材料涉及的细节内容。
  四种方法的搭配使用:考生可先用略读法或快读法读完文章,确定题目所述内容的大概范围,然后用寻读法迅速锁定相关的内容或句子。此时,配合精读的方法,回过来分别仔细研读这些句子,直到读懂为止,特别是对关键词、关键句要仔细琢磨,以便对其有准确、深刻的理解。最后,回到题目中去读选项,通过与原文的对比分析,快速选出答案,因为这些答案都是有依据的,从而避免了考生凭印象或自己的经验去想当然地答题。此外,研读时,还要通过推理和判断,弄清文章字里行间的暗含之意。
  四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在考试中,这四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在不同的地方。通过略读或快读,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结构安排和主要信息及中心思想,利用精读我们可以针对考题中的某些信息或难点作具体细致的解析,而寻读和研读则在解题的过程中起着定位和深度理解的作用。
  总之,由于时间限制,考试中使用的阅读方法与我们平时阅读文章的方法有所区别。如果方法得当,做题思路清晰,不仅答题速度快,而且准确率也会有所提高,即便文中某些地方没读到或没读懂也影响不大。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考点速解技巧集萃》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7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