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春生著
页数:33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217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小城镇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关系研究》的转化成果。城乡一体化为分析中小城镇的作用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多维的大视角,不仅使其在国土资源整合和重构空间结构方面的作用能够得到展现,在推动包括产业结构、需求与供给结构、资源与要素配置结构等在内的经济结构大转型中的作用也能得以揭示。
作者简介
工学博士,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教授。先后主持了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西部投资基金业发展战略研究(98BJY067)》和《中小城镇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关系研究(11BJY047)》。出版专著两部:《投资基金、金融前瞻与西部开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城乡经济一体化与农村金融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金融类教材多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本书特色
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小城镇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关系研究》的转化成果。城乡一体化为分析中小城镇的作用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多维的大视角,不仅使其在国土资源整合和重构空间结构方面的作用能够得到展现,在推动包括产业结构、需求与供给结构、资源与要素配置结构等在内的经济结构大转型中的作用也能得以揭示。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视角与特点
第二节 中小城镇的文献背景
一 中小城镇与城镇化道路及城镇体系
二 中小城镇发展的驱动模式
三 中小城镇与大城市、农业农村的关系
四 小城镇体系的层次结构
五 文献述评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路径
第四节 阅读指引
一 主要内容
二 关键观点
第一章 城乡一体化与发展阶段的划分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的科学解读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从二元经济到城乡一体化
三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 多学科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二元经济理论的困境与城乡经济均衡
一 二元经济理论的困境与问题
二 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型是一个区间
三 一元经济与城乡一体化下的城乡经济均衡
第三节 阶段划分的主要技术特征
一 劳动份额与主要技术参数
二 实证分析
三 转型阶段的主要技术特征
四 一元经济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技术特征
第四节 增长方式与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转型的特点
一 增长方式的比较
二 转型阶段增长特性的几点理论说明
三 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转型的困难
第二章 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实现路径(一):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边际产品的均衡
一 劳动力流动作用的局限性
二 农产品价格与名义工资上涨
三 引入农产品贸易的分析
四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实现城乡收入均衡的基本路径
五 服务业发展的均衡作用
六 城乡收入均衡的实现逻辑
第二节 实现路径(二):农业经济的全国一体化
一 复式城乡关系与农业劳动的边际产品均衡
二 地区间均衡与农业产业的全国一体化
三 内部均衡与农业经济的地域一体化
四 农业经营模式改革与均衡结构
第三节 实现路径之(三):劳动与资本报酬均衡视角的分析
一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产业结构转型
二 资本深化与创新因素
三 集聚经济与城市化
四 网络交易对集聚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 城乡一体化的技术路线图与中小城镇的分析框架
第四章 工资上涨、集聚结构与中小城镇的就业承载作用
第五章 属地资源配置、污染治理与中小城镇的作用
第六章 地产租金与中小城镇的空间结构优化作用
第七章 集聚不经济、结构优化与中小城镇的作用
第八章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与中小城镇的作用
第九章 中小城镇发展的技术线路图
后记
第一节 研究视角与特点
第二节 中小城镇的文献背景
一 中小城镇与城镇化道路及城镇体系
二 中小城镇发展的驱动模式
三 中小城镇与大城市、农业农村的关系
四 小城镇体系的层次结构
五 文献述评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路径
第四节 阅读指引
一 主要内容
二 关键观点
第一章 城乡一体化与发展阶段的划分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的科学解读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从二元经济到城乡一体化
三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 多学科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二元经济理论的困境与城乡经济均衡
一 二元经济理论的困境与问题
二 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型是一个区间
三 一元经济与城乡一体化下的城乡经济均衡
第三节 阶段划分的主要技术特征
一 劳动份额与主要技术参数
二 实证分析
三 转型阶段的主要技术特征
四 一元经济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技术特征
第四节 增长方式与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转型的特点
一 增长方式的比较
二 转型阶段增长特性的几点理论说明
三 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转型的困难
第二章 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实现路径(一):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边际产品的均衡
一 劳动力流动作用的局限性
二 农产品价格与名义工资上涨
三 引入农产品贸易的分析
四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实现城乡收入均衡的基本路径
五 服务业发展的均衡作用
六 城乡收入均衡的实现逻辑
第二节 实现路径(二):农业经济的全国一体化
一 复式城乡关系与农业劳动的边际产品均衡
二 地区间均衡与农业产业的全国一体化
三 内部均衡与农业经济的地域一体化
四 农业经营模式改革与均衡结构
第三节 实现路径之(三):劳动与资本报酬均衡视角的分析
一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产业结构转型
二 资本深化与创新因素
三 集聚经济与城市化
四 网络交易对集聚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 城乡一体化的技术路线图与中小城镇的分析框架
第四章 工资上涨、集聚结构与中小城镇的就业承载作用
第五章 属地资源配置、污染治理与中小城镇的作用
第六章 地产租金与中小城镇的空间结构优化作用
第七章 集聚不经济、结构优化与中小城镇的作用
第八章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与中小城镇的作用
第九章 中小城镇发展的技术线路图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