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编者:马二伟|总主编:周茂君
页数:160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21921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媒体新闻报道》针对媒介融合的发展现实,首先对全媒体新闻报道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全媒体新闻报道的基础条件;然后探讨了全媒体新闻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最后从新闻报道的流程——选题、采访、写作、编辑、管理等方面对全媒体新闻报道进行详细解读。充分吸纳新闻传播学领域新理论研究成果与行业实践案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一本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专业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使用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新媒体工作的专业人士使用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节 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困局
第二节 媒体融合与全媒体新闻报道
第三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特点
第四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优势
第二章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基础
第一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硬件设备
第二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软件工具
第三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生产平台
第三章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记者
第一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第二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全能记者
第三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记者工作模式
第四章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选题
第一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选题来源
第二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选题原则与标准
第三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
第五章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采访
第一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采访技术
第二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采访原则
第三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采访提问
第四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采访记录
第六章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写作
第一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写作技术
第二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写作形式
第三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写作中背景资料的运用
第七章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编辑
第一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编辑技术
第二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编辑原则
第三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编辑的特征与技巧
第四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编辑的素材处理
第五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可视化呈现
第八章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管理
第一节 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生产的变革
第二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生产流程管理
第三节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规约与伦理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全媒体新闻报道》: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面临巨大的挑战。网络媒体、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兴的新闻媒体纷纷涌现,大有取代传统新闻媒体之势。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新闻报道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同时,受众的媒体接触方式和行为也与以前大相径庭,年轻的受众越来越依赖于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来获取新闻。传统媒体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遭到冲击与消解,传统新闻报道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一、传统媒体的衰落与新兴媒体的崛起技术变革推动媒体发展,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层出不穷,传统媒体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加,受众流失、广告收入下降等已是不争的事实。最近两年,各类纸媒停刊的消息不绝于耳,传统媒体往日的辉煌难以为继,衰落成了必然的趋势。与之相反,新兴媒体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 (一)传统媒体的衰落 进入新世纪,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出现了颓势,市场出现一片唱衰之声,最近几年,传统媒体的生存境况更是日益严峻。2016年5月6日,清华大学“传媒蓝皮书”课题组发布了《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2015年传统报业的“断崖式”下跌仍在持续,全国各类报纸的零售总量与2014年相比下滑了41.14%,其中都市报类下滑幅度最大,已达到50.8%;相对稳定的订阅市场在2015年也出现了加速下滑的趋势;传统报业在报纸发行量与广告量方面正经历着持续下滑的境况;传统媒体在2015年面临着市场萎缩和人才流失等现实的严峻考验,电视媒体增长乏力,马太效应凸显。① 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受到的最直接的冲击就是,信息的传播者从专业的新闻从业者和新闻机构向普通网民和网络意见领袖等的转变。传统媒体时代,受众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新闻媒体。新兴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媒体的话语权逐步减弱,“我在现场”的全民围观式新闻生产模式逐渐取代“记者在现场”的独家新闻报道方式。一方面,这种转变使受众可以自己参与到新闻报道中,不再单纯地依赖传统媒体来获得新闻,大大缩短了获取新闻信息的时间。另一方面,数字传播技术日益发达,受众可以采用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来报道新闻,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冲击与消解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模式。 传统媒体的信息内容也遭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信息来源单一,相较于新兴媒体,传播内容不够全面与广泛。同时,在内容选择方面,由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在最终呈现给受众之前,会不可避免地经过层层筛选,这就导致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时效性、全面性等方面都落后于新兴媒体。 (二)新兴媒体的崛起 新兴媒体是指在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以数字传播技术为支撑的媒体形态,例如互联网、移动电视、智能手机等等。新兴媒体凭借自身的优势,在数字传播时代迅速崛起,微博、微信等新社交媒体深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2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新兴媒体凭借着庞大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步伐。 新兴媒体可以利用技术优势,24小时不问断地向全球传播信息,传播速度快。这种传播的快捷性使得新兴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比传统媒体更及时。在传播内容上,新兴媒体传播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在这样的媒体传播环境下,受众可以获取名方声音、不同意见,有助于全面、准确地了解新闻事件。同时,新兴媒体还突破了空间限制,可以让受众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拓展了受众接触信息的途径。举例来说,现在受众如果想了解某一新闻,只要通过智能手机打开微博、微信或者新闻客户端,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但是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只能够通过购买报纸或者打开电视等方式才能够了解新闻资讯。 新兴媒体还拓展了受众的互动空间,使得受众可以随时参与讨论社会热点事件。比如2016年发生的“罗一笑事件”,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网民纷纷在各种社交平台上讨论该事件。新兴媒体具备的“个性化、分众化”的传播特性还使其具有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功能,受众可以利用服务商所提供的不同内容的服务代码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闻资讯,从而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例如,现在十分普遍的手机报,受众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定制所需内容,还可以通过删除、储存等功能来设置自己所喜欢的信息栏目,随时随地查找新闻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