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翠平著
页数:18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1846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基于当前的生态问题,生态学被认为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科学指导。但实际上,生态学自身发展仍很缓慢,尤其是理论发展滞后,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本书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出发,关注其理论滞后背后的哲学纷争,其中便包括生态学整体论和还原论的分歧。鉴于还原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本书重点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生态学的还原论问题进行考察,并初步回答“如何还原”、“能否还原”等问题。其中,也包含了对复杂性问题、尺度与层次等基本问题的探究和回应。
作者简介
王翠平,女,1981年,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技哲学专业教师,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哲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全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全国生态学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生物学哲学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主要为科技哲学、科技伦理等。曾参与或主持国家社科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等专业最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本书特色
基于当前的生态问题,生态学被认为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科学指导。但实际上,生态学自身发展仍很缓慢,尤其是理论发展滞后,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本书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出发,关注其理论滞后背后的哲学纷争,其中便包括生态学整体论和还原论的分歧。鉴于还原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本书重点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生态学的还原论问题进行考察,并初步回答“如何还原”、“能否还原”等问题。其中,也包含了对复杂性问题、尺度与层次等基本问题的探究和回应。
目录
序言
导论 生态学:整体论?还原论?
第一节 争论缘起及演化
第二节 生态学“还原论”问题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范围的界定及各个子问题间关系的处理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及其概览
第一章 何谓“生态学还原论”?
第一节 本体论层面:还原什么或者何者被还原
第二节 认识论层面:如何还原
第三节 方法论层面的不同进路
余论
第二章 生态学还原论的弱化
第一节 实体、过程及属性还原等
第二节 术语及理论的还原
第三节 生态学方法论层面的还原弱化
余论
第三章 生态学实际研究中还原论的综合样态
第一节 “单一”还原还是“综合”还原?
第二节 路伊金:激进还原论与温和还原论
第三节 关于温和还原论的生态学实例及分析
第四节 关于激进还原论的生态学实例及分析
余论
第四章 生态学理论还原的解释性转向
第一节 生态学术语的“可连接性”
第二节 生态学理论还原的可能性
第三节 生态学解释性还原
余论
第五章 有机体与环境关系的还原分析
第一节 考察“有机体与环境关系”之本体地位
第二节 从相关概念看有机体与环境关系的还原问题
第三节 有机体与环境关系可还原性的初步论证
余论
第六章 不同尺度下的生态学还原论
第一节 生态学:一门更为宏观的学科?
第二节 层级、层次及其所产生的问题
第三节 层次与尺度
第四节 空间、时间与还原
余论
结论及进一步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论 生态学:整体论?还原论?
第一节 争论缘起及演化
第二节 生态学“还原论”问题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范围的界定及各个子问题间关系的处理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及其概览
第一章 何谓“生态学还原论”?
第一节 本体论层面:还原什么或者何者被还原
第二节 认识论层面:如何还原
第三节 方法论层面的不同进路
余论
第二章 生态学还原论的弱化
第一节 实体、过程及属性还原等
第二节 术语及理论的还原
第三节 生态学方法论层面的还原弱化
余论
第三章 生态学实际研究中还原论的综合样态
第一节 “单一”还原还是“综合”还原?
第二节 路伊金:激进还原论与温和还原论
第三节 关于温和还原论的生态学实例及分析
第四节 关于激进还原论的生态学实例及分析
余论
第四章 生态学理论还原的解释性转向
第一节 生态学术语的“可连接性”
第二节 生态学理论还原的可能性
第三节 生态学解释性还原
余论
第五章 有机体与环境关系的还原分析
第一节 考察“有机体与环境关系”之本体地位
第二节 从相关概念看有机体与环境关系的还原问题
第三节 有机体与环境关系可还原性的初步论证
余论
第六章 不同尺度下的生态学还原论
第一节 生态学:一门更为宏观的学科?
第二节 层级、层次及其所产生的问题
第三节 层次与尺度
第四节 空间、时间与还原
余论
结论及进一步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