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雨辰
页数:24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101811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学基金项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与生态文明理论问题研究”最终成果。 在西方“深绿”和“浅绿”思潮看来,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不否承认“自然的极限”、忽视生态限制的“生产主义”、与态思维相对的“机械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否定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成为分析和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科学理论工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反驳对上述观点的基础上,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当代性展开了系统辩护,强调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不与生态思维相对立,而且在分析和解决生态危机的问题上比西方绿色思潮更具优势。在此基础上,他们或者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修正,或者认定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生态唯物主义,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意蕴,形成了他们的四大理论问题。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技术使用的批判和生态政治哲学。本书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解读,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超越近代主体形而上学,创立以人类实践为基础,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思维方式及其理论内容和理论特质。
作者简介
王雨辰,男,1967年12月生,哲学博士,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特聘教授,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湖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培育计划。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等。自1991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国外社会科学》《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0多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9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9篇,《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文转载近70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伦理批判与道德乌托邦: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哲学批判与解放的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研究》《走进生态文明》《中国语境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价值批判:解读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等著作9部。研究成果先后六次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省社科基金等课题10项。主要有:“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态文明理论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研究”“走进生态文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等。
本书特色
本书属于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学基金项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与生态文明理论问题研究”最终成果。 在西方“深绿”和“浅绿”思潮看来,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不否承认“自然的极限”、忽视生态限制的“生产主义”、与态思维相对的“机械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否定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成为分析和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科学理论工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反驳对上述观点的基础上,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当代性展开了系统辩护,强调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不与生态思维相对立,而且在分析和解决生态危机的问题上比西方绿色思潮更具优势。在此基础上,他们或者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修正,或者认定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生态唯物主义,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意蕴,形成了他们的四大理论问题。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技术使用的批判和生态政治哲学。本书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解读,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超越近代主体形而上学,创立以人类实践为基础,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思维方式及其理论内容和理论特质。
目录
第一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辩护
第一节 西方“深绿”思潮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质疑
一、马尔萨斯主义对西方绿色思潮的影响
二、西方“深绿”思潮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质疑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辩护
一、历史唯物主义与“自然的极限”问题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崇拜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的生产主义问题
三、共产主义社会与生态是否相适应的问题
四、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绿色思潮质疑回应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的阐发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修正
一、奥康纳的文化唯物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修正
二、本·阿格尔对历史唯物主义危机理论的修正与重建
三、本顿对历史唯物主义绿色化的探索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的阐发
一、福斯特对生态唯物主义的系统阐发
二、佩珀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意蕴的论述
三、休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内涵的阐发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
阐发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
的生态批判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与生态危机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
三、资本的特点与生态危机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批判
一、消费主义价值观盛行的原因和后果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中心论与现代人类中心论的批判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价值观的重构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批判
一、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与科学技术的异化
二、资本主义价值观与技术的非理性使用
三、人与人关系的重建和新的技术伦理
第四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政治哲学
一、对西方其他绿色思潮生态政治战略的批评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治理战略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政治理想
第五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与当代启示
第四章 西方绿色思潮的生态文明观
第一节 “深绿”思潮的生态文明观
一、“深绿”思潮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批评
二、“自然价值论”和“自然权利论”的内涵与根据
三、“深绿”思潮对生态文明理论的建构
第二节 “浅绿”思潮的生态文明观
一、“浅绿”思潮的生态危机论与生态自然观
二、“浅绿”思潮的生态价值观与生态治理论
第三节 “红绿”思潮的生态文明观
一、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
第四节 西方绿色思潮对生态文明本质理解分歧的实质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理论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思维方式的形成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近代主体形而上学的超越
二、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人类与自然辩证统一的生态自然观
二、对科学技术资本主义使用的生态批判
三、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资本的空间生产的生态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的基本特点
第六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
第一节 后发国家生态危机的实质与生态文明理论应有的价值立场
一、后发国家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与实质
二、以“环境正义问题”为核心的穷人环保主义理论的提出
三、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建构应有的价值立场
第二节 作为环境正义诉求的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
一、“环境正义”概念的主要内涵与指向
二、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中的“环境正义”问题
三、发展观念的变革与维护后发国家的发展权与环境权
第三节 作为发展观与境界论相统一的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
一、作为一种发展观的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
二、作为一种境界论的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
第四节 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的基本特点
附录:笔者发表的生态思潮以及与之相关生态的学术论著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