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自我和自我错觉-基于橡胶手和虚拟手错觉的研究

封面

作者:张静著

页数:20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168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关于自我问题的传统争论中实体论和错觉论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前者认为自我是一种独立实在之物,而后者则彻底否定自我,认为它不过是一种心理错觉。建构论在同时否定两种极端观点的前提下指出自我应当是一种过程的建构。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引导我们对自我的建构论主张的辩护应当重新回到对身体本身的重视上。本书从身体自我入手,基于对自我觉知中始终存在的最小的自我的两个核心成分拥有感和自主感的分析,通过以点及面、以小见大的方式来为自我的建构论进行辩护。本书详细论述了神经病理学和错觉实验围绕拥有感和自主感所开展的研究,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独立设计了两个实验,尝试为自我的建构论主张提供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的辩护。

作者简介

张静(1982-),女,浙江温岭人。201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科学哲学、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国家级课题3项目,翻译著作1部。近年来先后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Research、《心理学报》、《自然辩证法通讯》、《心理科学》等SSCI期刊、国内权威或一级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数十篇。

本书特色

关于自我问题的传统争论中实体论和错觉论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前者认为自我是一种独立实在之物,而后者则彻底否定自我,认为它不过是一种心理错觉。建构论在同时否定两种最观点的前提下指出自我应当是一种过程的建构。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引导我们对自我的建构论主张的辩护应当重新回到对身体本身的重视上。本书从身体自我入手,基于对自我觉知中始终存在的最小的自我的两个核心成分拥有感和自主感的分析,通过以点及面、以小见大的方式来为自我的建构论进行辩护。本书详细论述了神经病理学和错觉实验围绕拥有感和自主感所开展的研究,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独立设计了两个实验,尝试为自我的建构论主张提供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的辩护。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围绕自我的争论
一 实体论与错觉论
二 中观论与建构论
第二章 重回身体自我
一 稳定性的需要
二 身体表征的意义
三 具身自我
四 最小自我
(一)拥有感
(二)自主感
(三)拥有感与自主感的关系
第三章 身体自我的病理学案例
一 拥有感的紊乱
(一)异肢现象
(二)躯体失认症和躯体妄想症
二 自主感的缺失
(一)精神分裂症
(二)异手症
三 病理学案例研究的意义
(一)自我的层级
(二)心智的构建
第四章 身体自我的错觉研究
一 橡胶手错觉及其变式
二 橡胶手错觉与拥有感
(一)拥有感的心理过程
(二)拥有感的认知神经过程
三 橡胶手错觉与自主感
(一)自主感的心理过程
(二)自主感的认知神经过程
四 橡胶手错觉对拥有感和自主感关系的研究
五 橡胶手错觉研究对自我问题的启发
(一)错觉与自我建构
(二)自由能量原理与自我的可塑性
第五章 拥有感和自主感可塑性的实验研究
一 拥有感的可塑性研究
(一)实验设置和过程
(二)数据分析和结果
(三)身体拥有感的影响因素
(四)拥有感可塑性研究对探讨自我问题的意义
二 最小自我的可塑性及其对焦虑的影响
(一)实验设置和过程
(二)数据分析和结果
(三)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
(四)拥有感/自主感之于焦虑的影响对自我问题的意义
第六章 自我的建构观
一 对实体论的回应
二 对错觉论的回应
三 对建构观的论证
(一)成分的建构
(二)结构的建构
(三)过程的建构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拥有感问卷
附录2 拥有感和自主感问卷
附录3 状态焦虑量表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自我和自我错觉-基于橡胶手和虚拟手错觉的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6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