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沙培德
页数:466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01888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这一转折性巨变过程做了全景式叙述。以时间为经,主题为纬,以叙述史学为基干,结合政治学、社会学以及文化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次第阐述这半个世纪转型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展示出近代中国复杂而痛苦的诞生过程。
作者简介
沙培德 (Peter Zarrow) 教授,1953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现为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对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的起源与演变、晚清至民国的知识与政治转型等问题有专精研究。已出版英文著作Anarchism and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New York: Columbia Un iversity Press,1990),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895-1949 (London: Rout ledge, 2005),After Empire: The Conceptu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State, 1885-1924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发表中、英文专题论文近四十篇,书评及书评论文近六十篇,在海内外中国近代史学界有广泛影响。
本书特色
本书对这一转折性巨变过程做了全景式叙述。以时间为经,主题为纬,以叙述史学为基干,结合政治学、社会学以及文化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次第阐述这半个世纪转型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展示出近代中国复杂而痛苦的诞生过程。
目录
致谢
第一部 通向革命之路(1895—1919)
第一章 儒家激进主义的兴起
制度变革的要求
政治语境中的儒家激进主义
文化语境中的儒家激进主义
意识形态革命
第二章 1911年:历史与历史叙述
作为序幕的辛亥革命
作为阶段的辛亥革命
作为保守社会变革的政治革命
清朝的结构性崩溃
革命氛围
第三章 清朝覆灭过程中的观念与理想
帝国与国家
民族主义与国家建设:梁启超
汉民族主义:种族与革命
第四章 从军事独裁者到军阀
早期民国政治
外交与君主制
军阀主义与军阀时期(1916—1927)
军阀主义的动因与影响
第五章 乡村社会状况
乡村生活的基本样式
乡村社会的解体
农民:抵抗、造反与革命
定义
第六章 城市社会变化
城市发展:市民社会与资产阶级
新兴社会力量:工人
新兴社会力量:学生、妇女
第七章 知识分子、民国与新文化
立宪主义、联邦主义与改革
新文化运动
孔教在现代中国的命运
民国早期的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
第二部 民族主义与革命(1919—1937)
第八章 五四运动中的政治与文化
五四运动(1919—1921)
帝国主义与自由主义
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
文化革命与社会变革
现代国家与变革的限度
第九章 国家认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正义
“问题与主义”、自由主义与马列主义
“科玄”论战与现代中国保守主义
无政府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界定马克思主义
五四话语中的共同主题
第十章 政党政治的兴起
广州与早期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五卅”运动(1925年)
第十一章 国民革命中的意识形态与权力
意识形态与国民党
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激进主义:农民阶级
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激进主义:妇女
第十二章 北伐与蒋介石的崛起
北伐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国民革命与权力的巩固
第十三章 南京十年(1928—1937):国民党时期
南京十年的国家建设
蓝衣与新生活:国民党的法西斯主义?
经济、国家与社会
正当性、民族主义与异见
第十四章 农民与共产党人
求生存:中国共产党
中央苏区
富田事变与游击战的经验教训
知识分子与对群众的发现
第三部 战争与革命(1937—1949)
第十五章 抗日战争(1937—1945)
日本侵华
战争中的国民党人
战时的重庆与南京
第十六章 毛泽东、毛泽东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走向1949年的毛泽东主义
整风
群众路线
第十七章 革命与内战
政治抗争与内战
共产党人与农民(1937—1946)
农民与政治:激进化
结语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