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编者:邹晓燕//杨闰荣//孙丽华//张鑫
页数:286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32257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学前教育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是在本科生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而成。《学前教育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主要侧重于学前教育研究中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的介绍,如观察法、自然实验法、调查法、案例法等,并对各种方法的概念、特征、应用程序、适用条件及注意问题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以期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注重将科研方法与统计方法结合,关注实用性、操作性,强调便于学生自学。
目录
第一章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 科学与科学研究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章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
第一节 选题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开题报告
第五节 研究报告
第六节 论文撰写
第三章 观察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观察法的类型
第三节 观察法的应用
第四章 实验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然实验法
第三节 教育心理实验法
第四节 运用实验法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调查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问卷法
第三节 访谈法
第六章 案例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案例研究的特点及类型
第三节 案例研究的过程
第七章 行动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特征及类型
第三节 行动研究的环节 及步骤
第四节 行动研究的实施原则
第八章 教育叙事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及类型
第三节 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及过程
第四节 教育叙事研究的写作原则
第九章 社会提名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社会提名法的实施
第二部分 学前教育统计分析
第十章 观察法中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观察法中的统计基础
第二节 观察法中的统计方法
第十一章 问卷法中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问卷法中的统计基础
第二节 问卷法中的统计方法
第十二章 实验法中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实验法中的相关统计概念
第二节 实验法中的描述统计图表
第三节 实验法中的统计量数
第四节 实验法中的假设检验
参考文献
节选
《学前教育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一、科学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科学”这个词,但是人们对于“科学”这个概念的理解,似乎又各不相同。 (一)科学的概念 在课堂上,学生对科学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说:“科学是客观真理。”“什么是客观真理?”进一步的回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把科学等同于规律,这个规律是客观的,可以概括为“科学就是客观规律”。有的学生认为,科学就是客观事实,这里强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的学生提出“科学是能够被实验反复证明的结论”,对这种理解的解释是,科学是结论,而且特别强调的是可以反复被证明的结论。还有学生说:“科学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这种说法强调的是科学的价值,而不是科学概念……在经过讨论之后,学生总结出“科学是反映规律的学说”,这个概括似乎有些接近科学的真正概念了。 那么,应该怎样理解科学的概念呢? 其实,我们可以从科学这个词的字面意义找到答案。科学这个词包含了“科”和“学”。所谓“科”指的是“科目”或者“门类”;所谓“学”通常来讲就是“学问”。把它们结合起来可以这样归纳:科学是“各门各类的学问”。换言之,科学是由很多门类的学问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学问体系。 前文中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各有其合理性,但又不准确。第一种说法强调的是“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科学就是关于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方方面面的规律的学问体系。所以,“客观规律”应该是科学概念的核心,但这个概念的不准确之处在于零散的客观规律还不能构成一门科学,科学应该是成体系的系统的学问;第二种说法强调的是“客观事实”,这应该是科学规律的一个基础,也就是说,科学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科学,因为客观规律的总结必须依据客观事实,在探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但只有客观事实而没有规律的总结也不是科学。第三种说法强调的是可以被验证的结论,这种理解实际上是缩小了科学的外延,是一种完全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提出的概念,但事实上客观世界不只是自然世界,还有人类世界,人类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很多规律可能不具备可验证性的特点。至于“结论”一词,也不太准确,因为作为一门科学,不但要呈现结论,还要有科学的事实和过程,也就是说,科学要让人们从科学的事实和科学研究的过程来理解结论是从何而来的。反过来说,没有任何一门科学仅仅是通过呈现结论就可以称为科学的。第四种说法是最接近的一种,强调“科学是反映规律的学说”,但这种说法也不够完善。 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呢? 概括来讲,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所谓本质指的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而规律强调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规律是反复起作用的。 (二)科学的特征 1.科学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或现象 从科学的概念可以看出,科学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各种事物或现象,而那些本质和规律是依存于这些客观存在的,是以其为前提的。进一步说,没有空洞无物的本质和规律,都是关于某些客观实在的本质和规律。 2.科学的内容是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首先,必不可少的是各种客观事物或现象,通过介绍或者陈述各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让人们了解这些客观实在;其次,要能够对各种事物或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就是要揭示各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最后,更重要的是要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或走向,有一定的预见性,从而对后人和未来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3.科学是理论的体系 科学最重要的特征体现在“知识体系”上。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就不能称为科学。例如,作为某个领域的科学家,他所掌握的某个领域的知识都是非常系统的、全面而深入的,不同于非专业人士头脑中的零零散散的关于某个方面的知识。所谓成体系的科学就应该包含关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都应该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