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安全著
页数:464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41871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文化与其生境互动”的分析框架来解读武陵山区民族乡村文化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动选择、调适等一系列发展行为。将武陵山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作为一项由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的文化建设来研究,倡导活态的乡村文化可以用一定技术性措施让它们重新回到劳动链和社会生活之中。从分析乡村文化的层次性出发,探究由于传统文化受传统社会制度和政治因素所制约,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探究乡村文化发展的地方性知识体系的解构与选择,和现代性因素渗透与重构的多元动力的作用机理。当代武陵山区民族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一种既认同乡村传统,又面向现代社会多样化发展的新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相对接的当代社会中,一方面,乡村文化既要努力传承和取舍自身的文化传统,又在不断地吸收现代性知识以不断适应乡村社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以伸张人民权利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化战略和政策,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先进的文化指引着乡村文化发展,用技术性措施进行着科学合理的文化指导和文化控制,从而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新乡村文化的建设就是以乡村作为文化传承主体在新时期的文化选择,承担着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乡村文化新体系的历史使命。乡村会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现代化的洪流,现代化带来强有力的技术、市场及制度等现代性知识体系势必对传统的地方性知识产生冲击。对现代化以及现代性知识的来到,乡村人们并没像一些学者想像的那样手足无措,而是在固守其某些传统(如人鬼神世界观等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神秘学范畴)之外,乡民们更多地表现出对现代知识的顺应和渴求。现代文明知识,通过教育来丰富乡村人们的知识系统;通过法律规范确保了人与人平等的社会关系;通过市场调节建立和完善了公平的市场运作环境;通过信息技术让乡村与世界联在一起,从中倡导了世界发展的价值观。
作者简介
刘安全,1974年2月出生,男,土家族,湖北省来凤人,法学(民族学专业)博士,副教授,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现为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武陵山片区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与主研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国家民委课题多项。出版专著1部,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等民族学类重要期刊发表相关期刊论文20余篇。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文化与其生境互动”的分析框架来解读武陵山区民族乡村文化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动选择、调适等一系列发展行为。将武陵山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作为一项由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的文化建设来研究,倡导活态的乡村文化可以用一定技术性措施让它们重新回到劳动链和社会生活之中。
从分析乡村文化的层次性出发,探究由于传统文化受传统社会制度和政治因素所制约,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探究乡村文化发展的地方性知识体系的解构与选择,和现代性因素渗透与重构的多元动力的作用机理。当代武陵山区民族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一种既认同乡村传统,又面向现代社会多样化发展的新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相对接的当代社会中,一方面,乡村文化既要努力传承和取舍自身的文化传统,又在不断地吸收现代性知识以不断适应乡村社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以伸张人民权利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化战略和政策,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先进的文化指引着乡村文化发展,用技术性措施进行着科学合理的文化指导和文化控制,从而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
新乡村文化的建设就是以乡村作为文化传承主体在新时期的文化选择,承担着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乡村文化新体系的历史使命。乡村会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现代化的洪流,现代化带来强有力的技术、市场及制度等现代性知识体系势必对传统的地方性知识产生冲击。对现代化以及现代性知识的来到,乡村人们并没像一些学者想像的那样手足无措,而是在固守其某些传统(如人鬼神世界观等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神秘学范畴)之外,乡民们更多地表现出对现代知识的顺应和渴求。现代文明知识,通过教育来丰富乡村人们的知识系统;通过法律规范确保了人与人平等的社会关系;通过市场调节建立和完善了公平的市场运作环境;通过信息技术让乡村与世界联在一起,从中倡导了世界发展的价值观。
目录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化研究视阈中的中国乡村
第三节 指导性文化变迁、文化控制与文化传承创新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近现代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乡村文化概念解析
第二节 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乡村文化建设实践与理论探索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文化建设理论与思想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乡村文化建设与改革
第三章 武陵山区乡村文化及其特征
第一节 武陵山区传统乡村文化类型及其特征o0
第二节 武陵山区城镇化与乡村文化建设
第四章 武陵山区乡村生境变迁及其文化发展
第一节 传统社会中武陵山区乡村文化与其生境的同构
第二节 武陵山区乡村社会文化的近代传统
第三节 武陵山区社会现代转型与乡村文化变迁
第五章 武陵山区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的现代路径
第一节 来凤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与创新
第二节 龚滩古镇的旅游产业开发
第三节 学校里的民族文化课堂
第四节 板夹溪十三寨生态博物馆的文化陈列与展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