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现代大学特色兴校战略研究

封面

作者:李洪雄著

页数:11,270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305448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现代大学党建和德育工作, 现代大学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大学专业体系和学科体系, 现代大学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等方面构建特色的学校。从现代大学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出发, 深入探讨进一步推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 建立全新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

  李洪雄,男,1976年8月出生,湖南新化人,中共党员,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武陵山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主要从事高教管理教学和研究,主持省部级、厅级课题8项;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中国高等教育》等刊物发表《创新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引导》《加大引导力度促进高校网络舆情健康发展》等30篇作者研究论文;《一种校园思政工作宣传板》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湖南日报》、新华网、中新网、红网、湖南教育网等媒体发表《吉首大学:播撒满园的创新创业“种子”》《启程兼程鹏程》等100余篇新闻作品。先后获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个人、湖南省优秀政研干部、湖南省教育新闻宣传先进个人、湖南省提高贫困生能力先进工作者、湘西自治州优秀共产党员(记二等功)、吉首大学“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吉首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目录

第一章 现代大学的改革与发展——特色兴校
第一节 教育家办教育
一、坚持教育立场,守护教育地位
二、坚持人本思想和育人宗旨
三、坚持学生的主导地位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构建学校文化,使其具备创新性和教育性
五、优化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其深刻性和全面性
第二节 强化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一、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加强优势重点学科群建设
三、打造一流的人才培养平台,提高其专业和课程的主要层次
四、不断提高师资力量,力求打造名师团队
五、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六、建立教学质量分类标准,保障基本教学质量
七、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动态评估教学水平
第三节 新时期教育思想的嬗变
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之后:对高质量本科教育的期盼
二、教师教育大学化: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的挑战
三、地方师范院校转型之后:多元化质量标准应运而生
第四节 校本教材建设
一、挖掘教材真正含义,避免编写误区
二、通过改革教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改革教材要按照一定原则进行
四、提升教材建设水平

第二章 开展具有特色的现代大学党建和德育工作
第一节 正视并矫正学生入党动机的偏差
一、大学生入党原因调查
二、大学生入党动机偏差的原因分析
三、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对策及方法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第三节 提高大学师德水平
一、建立一个良好的师德发展环境
二、引导高校教师加强师德修养
第四节 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科学的认识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
二、完整准确地理解
三、进行创造性运用
四、与时俱进地发展
第五节 重视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一、影响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职业取向的引导和教育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第三章 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大学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节 立足于就业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一、明确“双高”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培养方案
二、深入课程体系改革,实现专业项目对接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企深入合作
四、构建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节 立足于学科专业化基础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强化对学科基础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要性的认识
二、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的发展规模,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切实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四、加强学科专业资源的调配
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
六、组织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工作
七、组织实施大学生科研项目,积极支持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科研
八、继续深化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改革
第三节 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一目标”分析框架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类型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涯模型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涯模型的实践运用
第四节 构建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二、建设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的意义
三、具有现代大学特色的教学模式
四、建设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值得讨论的问题
第五节 构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校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造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性格修养
三、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第四章 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大学专业体系和学科体系
第一节 现代大学的转型学科体系
一、现代大学转型期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科建设的主要问题
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科建设的现实路径
第二节 推进创新创业的学科建设
一、课程是学生创新创业满园春色的空气
二、平台是学生创新创业满园春色的土壤
三、导师是学生创新创业满园春色的园丁
四、政策是学生创新创业满园春色的阳光
第三节 推进人文专业的学科建设
一、人文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二、关于新闻专业建设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四节 推进民族传统类专业的学科建设——以吉首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为例
一、确立体育文化人办学理念,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二、狠抓产学研体系建设,推出了一批特色和优势鲜明的研究成果
三、利用地方性民族文化资源,推进民族体育课程化建设
四、探索现代教学改革新方法,完善高效融合的管理体系
五、结合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提升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第五章 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大学教学团队
第一节 现代大学教学团队概述
一、现代大学教学团队的含义
二、现代大学教学团队与教研室
三、将团队教学与非团队教学进行比较
四、现代大学教学团队的要求及其构成要素
第二节 现代大学建设教学团队的可行性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二、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可行性
第三节 现代大学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建设路径和建设策略
一、定位高校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二、建设高校教学团队的途径
三、建设高校教学团队的策略分析
第四节 现代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支撑体系
一、观念层面
二、制度层面
三、具体运作措施

第六章 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大学教学方法
第一节 探索快乐教学手段
一、人本主义教育学基本内容
二、“快乐型教学”的实践探索
第二节 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以高校社会学课程为例
一、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注重教师在社会学案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三、社会学案例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四、案例选择必须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与现实的联系
第三节 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活力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研究现状
二、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活力研究现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全面推行特色英语教育
一、对原有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优化
二、用新型教学模式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发挥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四、构建以学科文化为依托的高校英语教学新模式

后记
参考文献

节选

  《现代大学特色兴校战略研究》:  另外,党员身份也是学生成绩优秀的象征,获得党员身份更有利于自身评奖的需要,以证明自己优人一等的地位。存在这种思想的学生难以担当重任,在面临挫折和考验时往往先考虑自身利益得失而选择退缩,责任意识十分薄弱。因为他们的目的只在于寻求一份良好的工作,并不希望能承担相应比较艰苦的责任,他们看到的只是升职的光鲜一面,却没有看到作为党员所需承担的义务。根据调查显示,有将近20%的大学生出现了此类思想偏差,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主观思想对党员身份的错误理解,即党员的身份是寻找工作的通行证,在面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时,他们将毫不犹豫地选择个人利益,这在当今社会集体工作中十分忌讳;另一方面,受客观因素的影响,父母希望子女工作稳定所以鼓励他们入党,在灌输了此类思想后,学生会心安理得地认为自身入党只为找一份好工作,哪怕他对党员义务还未有清楚的认识也必须入党。所以在面对此类功利型的学生时,高校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摆正入党动机,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党员身份并不是他们就业的金钥匙。在入党之后,应当担当起作为一个党员的责任,并充分认识到党员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身份.明白入党的真正意义。  (二)盲目从众型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改变自身的想法迫使自己服从于整体。这种选择虽然结果可能正确,但仍然缺乏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盲目的从众心理在个人的身心发展中是绝对不可取的。尤其是对于入党这类严肃的事情,盲目从众型学生跟从别人的选择,一般看到身边许多同学入党,他们就跟着投身进去,否则他们心里将会萌生落后于人、会被他人看不起的想法。于是,他们抱着随大流的想法递交入党申请书,但却不清楚自己入党的理由。在不了解入党意义的情况下,这样盲从的选择将在未来入党的道路上出现思想上的偏斜。当然他们中大多数人对这种思想毫无意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思想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制约。在不了解和不明确自己入党动机的情况下,随意提交入党申请,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的态度。在提交入党申请之前,学生应当深刻了解自己为何入党,怎样在党组织中实现自身价值。只有在明确了这两点之后,才能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为党组织工作做准备。否则,只是因为一时的从众心理而提交入党申请也会被党组织拒之门外,毕竟,党组织不会接受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盲目从众的学生进入党员队伍。  (三)家庭情感型  受到“为家人争光”思想驱使而入党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这种强烈的家庭情感影响着他们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学生受到了家庭情感的积极影响,在耳濡目染之下,这部分学生在长大之后也会相应地萌生入党的想法。他们以父母为榜样,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入党的道路。这种积极的影响固然是好的,在这种环境和思想下加入党组织的学生,其态度都是比较端正的。当然也有另外一些情况,如父母对于党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只是看到入党得到的好处,如在找工作方面有优势,就会提议自己的孩子提交入党申请书。还有一些父母纯粹是为了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自己孩子是党员身份。怀揣这种思想的父母只是为了取悦他人而不是真正想实现孩子的价值。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他们的孩子也只能听由他们而提交入党申请书。殊不知这种被迫的选择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行为。这种方向性的错位会带来后患无穷的后果。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现代大学特色兴校战略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5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