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时期名人文化研究与名人馆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

封面

作者:曾建伟主编

页数:244页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21910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为名人文化阐述、名人馆建设、名人专题研究, 共纳论文30篇。该书集中展示了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在名人文化、专题名人研究以及名人馆 (纪念馆、故旧居) 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名人文化阐述
历史名人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信仰问题——读《刘子如研究与史料选集》的学术思考
重庆历史名人研究杂谈
略谈历史名人文化的意义
重庆历史名人研究刍议
什么是“名人”?——名人文化研究核心概念探讨
弘扬名人文化与提升城市软实力战略研叙
研究弘扬名人文化助推建设文化强国

第二部分 名人馆建设
亲历重庆历史名人馆的建立林达开
打造名人精神家园 弘扬优秀名人文化——以重庆历史名人馆
为例
化“无形”为“有形”:新时期名人馆建设——以安徽名人馆为例新时期重庆抗战遗址的保护与开放——以重庆宋庆龄旧居陈列
馆为例
徐州名人馆陈列设计多元化浅析程程
试论中小型名人故旧居纪念馆炼列布展——以重庆郭沫若纪念馆展陈升级为例
从历史到当下从馆舍到社会——以苏州市名人馆为例谈名人
馆公共教育实践与探索
名人馆的名人研究与人物展示浅议
打造经典名人景区 构建最美精神家园——以周恩来纪念馆为例谈名人馆的建设
浅谈名人旧居纪念馆的保护性再利用——以四世同堂纪念馆为例
城市综合性名人场馆建设的思路与探索——以重庆历史名人类纪念馆为例侯
浅析地方名人纪念馆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张培爵纪念馆为例
博物馆文物展览期间的保护策略探讨

第三部分 名人专题研究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铁肩担道义丹心扶社稷——革命先驱赵世炎同志践行中国梦
历史细节的时代意义
周恩来、邓小平与重庆文化
聂荣臻在长征中的执行力
严颜考略
让李士棻在文学史上复活——《天瘦阁诗半校注》序
川剧名伶张德成的德艺修养
亦书亦画亦生活 写情写景写精神——试论名人文化与陈子庄
艺术
韩国现代名人——金九
韩民族英雄——尹奉吉

后记

节选

  《新时期名人文化研究与名人馆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  《圣经》观念、“见证基督”与十字架:刘子如基督徒身份认同的三个要点  游记残本中关于环球之行“演讲证道、宣扬福音”的有关记载中,《圣经》是刘子如“见证基督”的基本依据,更是他作为一位基督徒身份认同的重要特征之一。  明确提及《圣经》见证,除前述提及的游记卷三第十章“初赴加拿大”第九则日记之外,还有某卷第八章“英京之汗漫游”第七则:“十三号,星期日,至卫斯理总会堂听讲,系论哥林多前书第二章属灵之事。”所记当是教堂听讲《圣经》,因其熟悉《圣经》有关内容而且有个人的信仰体验,所以日记文字表述得语气干脆、肯定、毫不含糊,流露出见到熟人的亲近感。而游记直接用到“见证”术语的有两处——卷三第十章第三十则:“十四号晨,在大堂见证,听者千有余人。午后课书礼拜三处,每处千余人。”“课书”即主讲《圣经》,到了三个讲经处,听者都很多。游记卷三第十二章“再赴加拿大”第五则:“三十号晨,加拿大全国教会代表及苏格兰会、伦敦会三处协合代表共七十人同开年会。夜,年会请各地代表于大学校晚餐,由余见证,大得感动。”间接提到“见证”术语的也有两处——游记卷三第十章第二则:“十七号,星期日,往本会大礼堂守主日。午后赴课书礼拜堂欢迎舍,请余备讲自历明证……大受欢迎,争行握手礼者,不计其数。”游记卷三第十三章第十则:“十二号午前,在浸礼会讲道,全体欢迎,因余非传道之人而能为主作证,故使彼辈受感匪浅。”“自历明证”与“为主作证”,即与“见证基督”有相同内涵的术语。  刘子如以“非传道之人而能为主作证”,对《圣经》的崇拜、熟悉、认知、理解与个人实实在在的信仰体验是基础。早年在重庆市中区木牌坊伦敦会福音堂聆听《圣经》的经历,成为子如先生信奉福音派基督新教的开始和奠定其身份认同的基础。研究者指出:“基督福音派坚信,在信仰与实践上最高或最终的权威依据只能来源于《圣经》,作为上帝之道的《圣经》是超越了一切规则的最高、最终的规范或原则。福音派将权威置于《圣经》之中,《圣经》权威的性质成为他们的基本关注。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应该具体从何处着手去寻找和聆听上帝之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能使上帝的历史的特殊的启示,同现今的处境相关联呢?根据什么样的源泉来获得上帝神启的权威性指导呢?当基督徒彼此意见相左时他们上诉的最高‘法庭’又在何处呢?神学家詹姆斯·帕克指出,权威来自于上帝的启示,上帝对现在的人所说所做的一切,也就是他通过耶稣基督而对世界所说所做的一切,而《圣经》就是对上帝所说所做的权威性见证。”  上述话语的内在逻辑似乎是这样的:《圣经》是上帝之道,当然是完全真实可信的,由此成为信徒思想与生活的最终权威。《圣经》话语内蕴的教诲,就是上帝对教会与信徒言说的“道”,要明白了解“上帝的意思”,人们就必须求助于《圣经》“书写的道”,个人的领悟成为关键。因此,研究者如是说:“由(上帝)默示而来的《圣经》是完全而明白的神启的记录,解释和见证。福音派神学将《圣经》看作是发现永生之‘道’的终极所在,相信它是永久保有救赎福音的神授文献,包含着上帝之道的《圣经》成了基督徒信仰实践的最高权威。”  有意思的是,子如先生游记中有两则日记,似乎暗合研究者上述对《圣经》权威的论断。一则即某卷第八章“英京之汗漫游”第七则:“十三号,星期日,至卫斯理总会堂听讲,系论哥林多前书第二章属灵之事。”一则为游记卷三第十二章“再赴加拿大”第四则:“二十九号晨,大雨未出,特记多能(伦)多基督教发轫之历史……百年之中,尽力传道,先化土人,然后推及日本,再进而在四川各地……更忆余父母所奉之瑶池教,其中主张甚力者,为父不传子,兄不传弟,夫不传妻,甚么谈理不谈体,谈道不谈窍,以及头层、二层、三层,渐至则顶三层。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时期名人文化研究与名人馆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5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