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支丽平著
页数:180页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89354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笔者在安阳师范学院承担的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于多Agent的大规模中文领域本体的自动化构建方法与应用研究(16A520040)”的支持下,对近年来在本体学习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进行的梳理和总结。 本体是一种从语义层次上对概念及相关关系的规范化说明,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数字图书馆等众多领域。随着领域本体逐渐进入商业应用,领域本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很难由个人或者小规模团队构建,这需要大量的领域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耗费很长时间才能协作完成。考虑到人工构建费时、费力,那么如何减少人员的参与,并采用自动化方式来协作构建领域本体,将是一个极有意义的研究。因此,大规模领域本体的自动化构建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但是针对中文大规模领域本体的构建,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分布式人工智能的提出,基于多智能体的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多Agent技术适合于具有高度局部性和分布式处理特征的研究领域,这也为大规模领域本体的自动化构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多Agent理论引入到大规模中文领域本体的构建中,旨在为自动化构建领域本体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论,该方法采用多Agent技术自动进行知识源获取、本体创建、本体测试、本体融合、映射失效的检测与修正等本体构建工作。本书共分七个部分:第一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设计研究思路方法;第二章从文献角度阐述本体相关理论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第三章回顾了Agent、多Agent系统的研究进展与重要理论,对其分布式特征进行了阐述,为多Agent建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四章通过分析大规模领域本体的构建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多Agent的自动化构建的方法,继而给出多Agent系统的基于FIPA的体系结构、消息传递机制、存储方式、各类Agent的具体任务及部分算法;第五章研究了主要Agent的关键算法及部分代码;第六章选择专利领域进行实证研究,进行基于专利本体的语义检索系统和语义推理系统的研究;第七章为全书总结与展望,总结了本书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作者简介
支丽平,博士,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从事知识管理、科技情报工作10年,任河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专利情报研究中心专家库“高级专利分析师”。分别入选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河南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等。主要承担专利信息检索与运用、专利分析实务、专利竞争情报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与参加国家863课题、国自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重点课题等;在《情报学报》等CSSCI权威期刊发表20余篇核心论文。
本书特色
本书是笔者在安阳师范学院承担的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于多Agent的大规模中文领域本体的自动化构建方法与应用研究(16A520040)”的支持下,对近年来在本体学习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进行的梳理和总结。
本体是一种从语义层次上对概念及相关关系的规范化说明,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数字图书馆等众多领域。随着领域本体逐渐进入商业应用,领域本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很难由个人或者小规模团队构建,这需要大量的领域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耗费很长时间才能协作完成。考虑到人工构建费时、费力,那么如何减少人员的参与,并采用自动化方式来协作构建领域本体,将是一个极有意义的研究。因此,大规模领域本体的自动化构建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但是针对中文大规模领域本体的构建,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分布式人工智能的提出,基于多智能体的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多Agent技术适合于具有高度局部性和分布式处理特征的研究领域,这也为大规模领域本体的自动化构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书是笔者在安阳师范学院承担的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于多Agent的大规模中文领域本体的自动化构建方法与应用研究(16A520040)”的支持下,对近年来在本体学习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进行的梳理和总结。
本体是一种从语义层次上对概念及相关关系的规范化说明,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数字图书馆等众多领域。随着领域本体逐渐进入商业应用,领域本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很难由个人或者小规模团队构建,这需要大量的领域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耗费很长时间才能协作完成。考虑到人工构建费时、费力,那么如何减少人员的参与,并采用自动化方式来协作构建领域本体,将是一个极有意义的研究。因此,大规模领域本体的自动化构建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但是针对中文大规模领域本体的构建,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分布式人工智能的提出,基于多智能体的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多Agent技术适合于具有高度局部性和分布式处理特征的研究领域,这也为大规模领域本体的自动化构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多Agent理论引入到大规模中文领域本体的构建中,旨在为自动化构建领域本体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论,该方法采用多Agent技术自动进行知识源获取、本体创建、本体测试、本体融合、映射失效的检测与修正等本体构建工作。本书共分七个部分:最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设计研究思路方法;第二章从文献角度阐述本体相关理论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第三章回顾了Agent、多Agent系统的研究进展与重要理论,对其分布式特征进行了阐述,为多Agent建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四章通过分析大规模领域本体的构建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多Agent的自动化构建的方法,继而给出多Agent系统的基于FIPA的体系结构、消息传递机制、存储方式、各类Agent的具体任务及部分算法;第五章研究了主要Agent的关键算法及部分代码;第六章选择专利领域进行实证研究,进行基于专利本体的语义检索系统和语义推理系统的研究;第七章为全书总结与展望,总结了本书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目录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方法
1.3 本著作的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成果
1.3.2 本著作的逻辑框架
1.3.3 本著作的组织
第二章 本体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基本概念
2.1.1 本体的定义
2.1.2 本体的类型
2.1.3 本体的主要研究机构
2.2 领域本体构建方法
2.2.1 领域本体构建的准则
2.2.2 领域本体构建的经典方法
2.2.3 领域本体的(半)自动构建方法
2.3 领域本体的构建工具
2.4 本体表示语言
2.5 我国本体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2.5.1 研究背景
2.5.2 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
2.5.3 专利分析
2.5.4 结论与建议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gent相关理论与进展
3.1 Agent的相关概念
3.1.1 Agent的产生背景
3.1.2 Agent的定义与特性
3.2 多Agent系统
3.2.1 多Agent系统的定义与特征
3.2.2 多Agent系统体系结构
3.2.3 多Agent的通信机制
3.2.4 合作、协商与冲突消解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Agent的大规模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
4.1 将多Agent应用于大规模领域本体的适应性
4.1.1 人工协作构建大规模领域本体的过程分析
4.1.2 大规模领域本体应用系统的特性
4.1.3 将多Agent应用于大规模领域本体自动化构建的适应性
4.2 基于多Agent的大规模领域本体的自动化构建方法
4.2.1 多Agent系统的体系结构
4.2.2 知识源获取
4.2.3 本体创建
4.2.4 本体测试
4.2.5 本体融合
4.2.6 映射失效的检测与修正
4.2.7 项目管理与调解管理
4.2.8 存储中心
4.3 消息通信机制
4.3.1 Agent通信类型
4.3.2 Agent通信语言
4.4 本体存储
4.4.1 基于主存方法
4.4.2 基于文件系统存储方法
4.4.3 基于关系数据库存储方法
4.4.4 映射的边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各类Agent的具体实现算法
5.1 抽取Agent
5.1.1 术语抽取Agent
5.1.2 术语过滤Agent
5.1.3 概念抽取Agenl
5.1.4 实例抽取Agent
5.1.5 关系抽取Agent
5.1.6 关系修剪Agent
5.1.7 算法性能测试
5.2 集合Agent
5.3 编辑Agent
5.4 映射失效检测Agent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证研究:专利领域本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6.1 选择专利领域进行实证的原因
6.1.1 专利领域本体属于大规模领域本体
6.1.2 构建专利领域本体的迫切性
6.2 国内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研究进展分析
6.2.1 研究背景
6.2.2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6.2.3 数据分析
6.2.4 结论与建议
6.3 专利领域本体研究现状
6.4 语义检索研究现状
6.4.1 研究背景
6.4.2 基于专利本体的语义检索模型设计
6.4.3 语义检索系统的开发与实验分析
6.4.4 结语
6.5 基于多Agent的专利领域本体的构建
6.5.1 中文专利本体的构建过程模型
6.5.2 消息传递实例
6.5.3 部分OWL代码
6.6 基于专利领域本体的语义检索系统
6.6.1 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概述
6.6.2 基于专利本体的语义检索模型设计
6.6.3 语义检索系统的开发与实验
6.6.4 结论
6.7 基于专利本体与规则的语义(知识)推理研究
6.7.1 描述逻辑简介
6.7.2 描述逻辑与OWL的对应
6.7.3 专利规则库的构建
6.7.4 基于规则库和DL的推理系统的设计
6.7.5 结论
6.8 基于多Agent的企业间专利协同管理研究
6.8.1 研究背景
6.8.2 国内外专利协同管理研究述评
6.8.3 CPMBHE的总体方案与主要内容
6.8.4 CPMBHE主要内容
6.8.5 技术难点
6.8.6 消息传递机制
6.8.7 CPMBHE的应用研究
6.8.8 结论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7.1.1 研究结论
7.1.2 主要创新点
7.2 展望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