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封面

作者:张治

页数:344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444782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如何公平、公正、全面、客观地评价我们的孩子,在不加重孩子负担,或者说在减负的前提下,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境况,让每个孩子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命题之一。张治博士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可行地实施路径。让教育回归本原,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不仅教育工作者要看,家长和孩子更应该看,了解政策和评价机制背后的理念,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

张 治,生于1975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领导与管理博士,上海市特级教师,美国东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主任,兼任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上海市第三期“双名工程”生物名师培养基地工程主持人、上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等。曾参与教育部和上海市编教材编写和审定。出版专著、合著40余部,发表论文70余篇;参与或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5项。主持开发了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研究型课程自适应学习系统(MOORS)等多个信息系统。

相关资料

我长期致力于教育信息化研究,深知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性,对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问题解决方案情有独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事关高考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教育是大数据实现潜在价值的重点领域,正势不可挡地推动教育改革。大数据让教育决策更多基于客观证据,而不是主观判断,综合素质评价,恰恰是大数据技术发挥作用的良机。张治老师曾多次和我探讨大数据技术的教学应用,他的研究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在本书中,他想借助教育大数据的“上帝之眼”,为“大数据”走向“全数据”,并进而为全面解读教育数据智慧提供了新思路。
——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深教育信息化专家)当下的高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无疑是最突破、最有新意的改革举措。大数据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继实验研究、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仿真之后新的研究范式,也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其背后是大量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与挖掘,更需要整体架构教育生态系统,让所有教育参与人在共同愿景基础上自觉选择。张治博士描绘的教育信息化理想蓝图,让我相信:基于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必将创造未来智慧教育新境界。
——倪闽景 (上海市特级教师)

《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这本书,展现了张治博士对教育评价的前瞻思维和科学态度。这与他的工作密切相关,也体现了他对教育科学和技术的执着追求。全书对综合素质评价渊源、价值和意义作了细致的分析,对政策的沿革和政策背后的改革意图作了科学的解读。与其他一些写综合素质评价的书不同,这本书以大数据技术作为背景,分析了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成功之处,也为未来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描绘了蓝图,值得即将开展综合改革的省市研究者借鉴。
——纪明泽(上海市特级教师)

本书特色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日益深刻,越来越多教育教学行为的依据不再拘囿于经验而关注数据。尽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性评价是一道国内外学者尚在探讨的难题,但是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让我们感受到了破解难题的时代脉动,看见了教育回归本原后校园里的蓝天。本书作者依托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和反思,结合大数据技术背景和教育现实,构建了一种理想化的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这项成果既为上海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评估和完善提供了素材,又为即将在全国各地展开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基于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必将重塑未来的智慧教育图景。

目录

导读/1
Introduction/5
第一章研究导论/1
第一节研究背景/3
一、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考改革的聚焦点/3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理念与操作分歧增大/4
三、大数据技术与理念为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提供了全新视角/9
四、综合素质评价政策与博弈策略的对抗悄然展开/11
第二节研究现状/13
一、国内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现状/13
二、国外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现状/16
三、研究现状评述/17
第三节研究目的与意义/19
一、研究目的/19
二、研究意义/20
第四节研究问题及思路/21
一、研究问题/21
二、核心概念界定/22
三、研究思路/25
四、研究内容概念图/25
第二章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27
第一节综合素质评价相关概念的内涵解读/29
一、何为素质/29
二、何为综合/30
三、何为综合素质/32
四、何为评价/36
五、何为综合素质评价/36
第二节普通高中功能的一般分析/38
一、高中的定义/38
二、高中的教育功能定位/40
第三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42
一、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分层与分类/42
二、完成学校职能的有效对接:高中与高校/47
三、促进高中特色办学目标的实现/48
四、推动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49
五、具备五个比较优势/49
六、普通高中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分析/51
第四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54
一、哲学基础/54
二、脑科学基础/56
三、心理学基础/58
四、教育评价学基础/62
五、我国综合素质评价政策与经典理论的对比分析/65
第五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假设/65
一、概念认知差异显著/66
二、学校操作区别明显/67
三、个体组织博弈激烈/67
四、评价政策交叉重叠/68
五、政策理想亟待落地/69
六、技术支撑提供可能/69
第三章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的形成与发展/71
第一节综合素质评价提出的时代背景/73
一、社会背景——综合素质成为新的社会通行证/73
二、教育背景——基于素质的教育改革逐步展开/78
第二节国内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90
一、酝酿与奠基阶段(1985—2001年)/91
二、形成与推广阶段(2002—2013年)/94
三、反思与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97
第三节国外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99
一、体现在考试中的综合素质评价/99
二、糅合在招生制度中的综合素质评价/102
三、国外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对我们的启示/110
第四节我国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导向/114
一、落实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评价机制问题/115
二、改进高考招生中的信度和公平问题/116
第五节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116
一、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背景/116
二、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历史/117
三、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119
第四章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调查——以上海市为例/121
第一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分析/123
一、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比较/123
二、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与问题/128
第二节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开展的基础调查/132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132
二、问卷调研对象分析/133
三、问卷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137
四、问卷调查数据的归类分析/153
五、问卷调查数据的建模分析/157
六、问卷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162
第三节新时期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策略选择/167
一、实施办法指导实践/167
二、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170
三、加快高校招生模式转型/180
第四节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分析/181
一、信息系统客观记录学生综合素质信息/181
二、高等学校对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应用的态度与诉求/187
三、高校自主研制学生信息使用方案/193
四、三方博弈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发展/195
第五节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成效与问题/196
一、上海市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探索成效/196
二、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的潜在问题分析/198
第五章教育大数据采集与分析/201
第一节教育大数据藏在哪/203
一、课堂过程数据/204
二、学期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204
三、线上学习的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205
四、大数据是“上帝之眼”/205
第二节教育大数据为谁服务/206
一、政府的教育治理/206
二、学校的办学改进/206
三、学生成长的个性化与自适应/209
四、教育产品改进/210
第三节教育大数据采集与分析/211
一、研究性学习数据采集与分析——MOORS/212
二、在线学习数据采集与分析——GZMOOC/214
三、学生阅读数据采集与分析/219
四、实验和实践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246
五、课堂学习数据采集与分析/257
六、作业数据采集与分析/265
第四节教育大数据的问题与矛盾/273
一、教育大数据的结构性短缺/274
二、群体大数据和个体小数据存在价值的矛盾与冲突/274
三、大数据集权和人类智慧的枯竭/275
四、追求数据之大从而掩盖问题的本质/275
五、数据精细和隐私伦理之间的矛盾/276
六、数据便捷性的追求和安全性的担忧/276
七、教育大数据评估与人的发展主动性之间的矛盾/276
八、大数据的科学性与教育的艺术性的冲突/277
第六章基于大数据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模型构建/279
第一节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281
一、必要性分析/281
二、可行性分析/286
第二节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理论框架/288
一、数据采集系统/290
二、数据的清洗/291
三、数据的挖掘分析模型/292
四、数据的利用和挖掘/293
五、学习结果性数据模型/295
六、评价结果分类使用/296
第三节模型实施的技术路径/297
一、技术支撑体系/298
二、技术实现框架/299
三、数据中心构建/299
四、指标体系构建/304
五、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309
第四节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实施建议/313
一、实施条件/313
二、模型应用面临的问题/316
三、未来展望/317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展望/319
第一节研究结论/321
一、厘清概念,正本清源/321
二、明晰使命,强化价值/323
三、审视现状,正视问题/325
四、构建模型,创新突破/326
五、直面博弈,协同育人/327
第二节研究展望/328
一、政策指挥棒的正效应亟待充分发挥/328
二、数据分析技术亟待有效突破/329
三、综合素质评价数据的价值亟待深度挖掘/330
参考文献/332
后记/343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48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