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历史文化名城与数字媒体广告创意研究

封面

作者:刘慧著

页数:189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81372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每座文明城市都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洗礼,又百折不饶的奋勇向前,发辉着耀眼的光芒。  《历史文化名城与数字媒体广告创意研究》经过近几年来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考察和研究,与当代应用广泛的数字新媒体的结合,通过媒体广告作为载体对名城进行宣传。利用数字媒体的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数字广告创意表现表现历史文化名城传统诗歌、曲艺、戏剧、工艺美术、土特名产、风味食品、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名人等,给国人更多的了解,更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宣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开发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国家经济软实力。

作者简介

  刘慧,女,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字艺术硕士研究生。2007年就职于武汉东湖学院,现任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学副院长。曾获得武汉东湖学院“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九十教育奖章”等荣誉称号,带领学生多次参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NOC信息技术大赛、全国美育成果奖、黄鹤楼烟包大赛、湖北省美术与设计展等学科竞赛取得良好的成绩。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第一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全国高校美育先进工作者”、“艺术美育个人教学成果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其个人作品与多篇学术论文收录于核心期刊及国家省级刊物,作品《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收录于2015年中意国际当代设计邀请展、艺术百家,主编教材《视频广告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中外艺术史》《人像摄影》等10本。主持省级十二五规划教学研究课题、参与国家社科项目、校级纵向横向科研共10余项,发明、外观等8项专利,发表国际EI会议、ISTP会议、中文核心期刊等学术论文15篇

目录

第一章 历史文化名城概述t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含义
二、历史文化名城的审定标准
三、历史文化名城概念的延伸
四、公布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
五、与国外相关概念的比较
第二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与类型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
二、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
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与作用
一、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两个文明建设的示范
三、对外交往的窗口
四、发展旅游的先导

第二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因素
第一节 地理因素
一、地理因素对名城创设的影响
二、地理因素对名城发展的影响
三、地理因素对名城文化积累的影响
四、地理因素对名城格局的影响
第二节 政治、军事因素
一、政治、军事因素对名城创设的影响
二、政治、军事因素对名城发展的影响
三、政治、军事因素对名城文化积累的影响
四、政治、军事因素对名城格局的影响
第三节 经济因素对名城创设的影响
一、经济因素对名城创设的影响
二、经济因素对名城发展的影响
三、经济因素对名城文化积累的影响
四、经济因素对名城格局的影响

第三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与文化构成t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构成(一):文物古迹和近现代史迹
一、古城墙
二、古城遗址
三、宫殿、宫殿遗址、衙署
四、钟鼓楼
五、坛庙、纪念建筑
六、宗教建筑
七、陵墓
八、会馆、古民居
九、近现代史迹
第二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构成(二):历史街区及具有历史特色的城市格局和风貌
一、历史街区
二、具有历史特色的城市格局和风貌
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构成
一、历史事件
二、名人轶事
三、学术文化
四、文学艺术
五、工艺特产
六、民俗节庆
七、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文化构成分析
第四节 历史文化名城襄樊的文化构成
一、襄樊市在城市规划方面植入了大量文化元素
二、襄樊的历史文化沉淀
三、襄阳城市文化品牌建设

第四章 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创意思路的研究c
第一节 数字媒体时代广告的现状与背景
一、数字媒体
二、数字媒体环境下中国广告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节 广告创意思路及表现的变化
一、数字媒体广告创意概述
二、广告创意思路的变化
第三节 数字媒体技术与创意的结合
一、创意产业相关概念
二、数字媒体在创意中的应用

第五章 历史文化名城与数字媒体广告创意的关系
第一节 用数字媒体广告树立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牌
一、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是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培育的重要基础
二、创新文化发展思路是培育历史文化名城品牌的重要举措
三、打造文化精品品牌,是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培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城市品牌广告发展的现状
一、品牌定位气象万千
二、机构设置及问题
三、危机管理和舆论监测
第三节 城市品牌与数字媒体广告创意之间的关系
一、网络媒介社会与城市形象传播
二、创意媒体传播模式与城市形象传播力
三、国内城市形象传播现状与问题扫描
四、创意媒体文化背景下城市形象传播整合策略

第六章 历史文化名城广告创意的分类
第一节 文化元素与数字媒体广告创意
一、民族文化元素是广告创意的重要元素
二、注入民族文化元素内涵,使广告创意增加产品形象文化附加值
三、凸显民族文化元素特征,增强广告刨意,塑造特色的城市文化形象
四、民族文化元素是广告创意的重要源泉
五、广告创意要注重与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合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数字媒体广告创意
一、直接从物象的自然形态中寻找新的意义
二、对自然物象进行适当配置和重组以获取新的意义
三、对自然图景进行意义加工
四、依照事物的自然属性或特征进行价值附加
五、运用文字、图景或声音激起接收者的自然感觉、情感或体验
第四节 中国元素与数字媒体广告创意
一、中国元素的内涵及分类
二、全球化时代下的中国元素
第五节 人文环境与数字媒体广告创意
一、人文广告的成功案例
二、人文精神在广告创意中的表现
三、人文精神在广告创意中的价值

第七章 历史文化名城数字媒体广告创意的策略
第一节 整合优势资源
一、商丘古城的文化旅游资源
二、商丘古城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第二节 科学准确定位
一、城市形象片的界定
二、城市形象片与城市品牌
三、城市形象片
第三节 树立城市主题文化
一、城市主题文化概念
二、城市主题文化战略
第四节 注重广告策略
一、全媒体语境下南京城市形象塑造的内容传播策略
二、全媒体语境下南京城市形象塑造的媒介传播策略
三、全媒体语境下南京城市形象塑造的受众传播策略

参考文献

节选

  《历史文化名城与数字媒体广告创意研究》:  第一节 地理因素  一定的历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地域上展开的,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地理条件。城市所在区域的地形、土壤、气候、森林、矿藏以及江、河、湖、海之利与水陆交通状况等因素对于当地的经济生活和社会习俗都会有影响,黑格尔曾提出过“历史的地理基础”,说这是“助长民族精神产生的那种自然的联系”。从地理条件还可以分析政治上的兴亡得失。唐代政治家和历史、地理学者李吉甫把地理条件和人们对地理条件的认识和利用看作是“事关兴替,理切安危”的问题,他甚至认为:“中唐以来,成当今之务,树将来之势,则莫若版图地理之为切也。”南宋郑樵《通志·都邑略·序》、明清之际顾炎武撰《历代宅京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顾祖禹所著《读史方舆纪要》等著作,都论述了城市地理条件与“建邦设都”以至政治上兴亡得失的关系。因此,我们考察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也首先要从地理因素人手。英国地理学家柯立希(Cornish)在《大国都》一书中曾提出过建都的条件:1.岔路口。意指交通便利之地;2.谷仓。意指都城附近地区粮食以及其他物资供应能满足都城平时和战时的需要;3.要塞。意指交通地理形势好,便于防守,以利安全。推而论之,这三个条件对于一般城市的创设与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考察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其主要的地理因素是山川形胜和水陆交通条件,在农业社会里,土壤和气候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因为我国多数名城的形成与主要发展期是在农业社会,而农业社会里土壤气候条件对经济有相当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其他方面。如汉初定都关中,是出于娄敬的策略,娄敬虽主要谈的是关中的险阻,却也指出,关中有充裕的土地,并称道为“天府”。关于九州各地的土壤,《尚书·禹贡》将其分为九等,雍州(关中属雍州)的黄壤为最上等。清初避暑山庄选址热河上营(今承德),除了考虑到山川形胜、与京师距离较近外,凉爽的气候条件自然也是重要因素。  一、地理因素对名城创设的影响  (一)自然山川条件对名城创设的影响  山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山安稳敦厚,蕴藏万物并施惠于人;水流不息,所到之处给大地带来无限生机,所以先民们带着敬畏与亲近的复杂情感对山水顶礼膜拜。据《山海经》与《尚书》记载,九州之内约有400座山和300条河被尊为神山神水,其中东、西、南、北、中“五岳”与黄河、长江、淮水、济水“四渎”是主要的祭祀对象。《史记·封禅书》说:“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又说:“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可见山川祭祀是属于国家礼仪制度的大事。而孔子的名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将山水与人的品质相对应,更从哲学、道德层面上拉近了山水与人的距离。我国自古以来城镇的规划建设活动,始终与山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城市的历史文化也与山水息息相关。  城市源于原始社会的居民点。在我国已发现的千余处新石器遗址中,原始的聚居点一般都位于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段,多在向阳坡上,并靠近湖泊河流,可以看出先民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将山水作为选择居址的条件。早期的城市亦多依山傍水而建。如济南境内的城子崖龙山文化城址,位于武源河畔被称为“城子崖”的台地上;郑州境内的王城岗古城是夏王朝初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位于望城岗之上,南望箕山,北依嵩山,颍水从它的南流过,五渡河由东南注入颍水;夏代后期的都城斟鄩在伊、洛二水汇流处,史载“夏架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阀在其南,羊肠在其北”,这与1959年在洛阳市东偃师境内发现的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相吻合。  如果说山与大多数城市有关,则水与所有城市有关。对城市选址而言,山水相比较,水显得更为重要。充足的水源是城市选址最重要的第一条件之一,城市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水、商代的几座城址与河流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郑州商城附近有贾鲁河、金水河、索须河等;武汉境内盘龙城位于今盘龙湖之滨的一个半岛上,半岛地势不平,实为一座小山丘,三面环水,北面与另一山丘相连;洛阳偃师商城南距洛河仅数百米;商代中后期建都长达273年之久的安阳小屯殷墟,地跨沮河两岸,宫室、庙宇、住宅、坟墓等建筑绵延十余里,成带状做连片发展。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历史文化名城与数字媒体广告创意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43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