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艾布.胡莱赖如是说

封面

作者:(突尼斯)马哈茂德·马斯阿迪著;王德新

页数:102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754797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艾布·胡莱赖如是说》是马哈茂德·马斯阿迪的代表作品。作者希望通过它来探寻一条到达人生本性之路,以回归人生失落的本源:即一种了解自身本质的真诚渴望和从野性原体中培育人文精神的途径。

书中以最人称“我”发出了我自身声音的回响:人生不外是一种存在状态,同时它又是一种无奈、一种悲剧;一旦它退回到某种表象,或以一种安宁、满足的面貌出现,那它必定受到了损伤,正在诅咒人生的造假者。作者希望读者也能像此书中的“我”一样经历心灵的洗礼,如果能做到的话,存在即是努力和获取,无一例外。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马哈茂德·马斯阿迪,突尼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他出生于突尼斯纳比尔省塔兹里卡镇一个书香家庭。上小学前就已经在村里的私塾学会了背诵《古兰经》,中学毕业后,赴法国留学。回国后,一度执教。后历任杂志主编、教育部部长、文化部部长、议会议长。他还曾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其他国际与地区组织里担任过职务。他既有深厚的阿拉伯语言文学功底,又受过西方教育,通今博古,学贯东西;不仅通晓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也熟谙欧洲各哲学和文学流派,是20世纪对突尼斯文坛极有影响的著名作家之一。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忘却的诞生》、存在主义哲理剧《水坝》等。

译者简介

王德新,1942 年生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先后任教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曾参加编写了《简明阿拉伯语汉语词典》。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多次发表论文和译著,在阿拉伯文化与文学方面造诣颇深。曾在也门担任借调翻译及中文教师,在埃及开罗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担任客座教授兼研究生导师。

本书特色

此书借艾布·胡莱赖之口描述了人生中灵与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人的生存只是毫无意义的存在。在进入修道院企图通过折磨肉体以净化灵魂而终归失败之后,他明白了灵与肉是相互依存的。绝望之余,面朝落日,纵身跳下悬崖,了结肉体之苦。有学者论析作者写作的目的是试图象征性的说明知识分子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惶惑、矛盾、痛苦和无奈。若确如所论,则作者的写作手法实在是精妙绝伦。

目录

一、复活之始

二、庄谐之间

三、以酒会友

四、再生

五、感触

六、离弃(一)

七、离弃(二)

八、思念

九、真假之间

十、欲望

十一、泥土

十二、狗

十三、贪婪

十四、孤独

十五、盲人

十六、忍

十七、可望不可即之幽冥

十八、无畏

十九、鬼影

二十、智者

二十一、僵石

二十二、复活之终

译者的话

节选

引 子

我现在终于可以把这些轻薄孱弱、毫无分量的纸张拿给你们看,而我自己则除了空洞无物外,什么也没看到。

这些纸张将会飘走,直到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它是我的气息,它将带着难闻的臭气飘走,它将被虫嚼鼠咬,就像过去一切写东西的人的命运一样。那些作者们都妄想永世长生,却没有一个做到不朽。那些被写的东西仅仅是人生的哀鸣,它的回声世世代代相呼相传,就如同山谷中交相呼应的雷声。雷声是没有生命的,也不是每次雷电都击向岩石而引起轰鸣。它也可能劈向地面,只在眨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书就好比山谷中的呐喊声,它需要反响,它需要和声,从而让人生的烦恼从中涌动传播。正因如此,本书的大部分篇章都是在深夜写就的,以使它能变成晨曦中的召唤声。所以,我每次都是在破晓前停笔。

此书中没有什么新鲜有趣的话题,因为读者在阅读时脑海中所浮现的思想和感觉会比我的文字更有趣味。请读者带着内心的隐秘走进书中,在阅读中把秘密摊开。当然,你也可以把它丢在一边,让它落满灰尘,直至遗忘脑后。但我想,只要你读它,它就能够唤起你心中之火。如果它不能重新唤燃你心中的灰烬,它将死去,你的心也将冷却。

你如果一定要追求新奇和趣味,那么,我认为,今人的奇趣莫过于古人。你的欲望、你的梦想、你的痛苦和你的困惑都是如此,只有你内心的隐私除外。古人中最让人称奇者莫过于艾布·胡莱赖,因为他的心灵既属于古人,却又想归于你。他的奇不同于作者,因为他善于将事物之偶然与其本质区分开。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艾布.胡莱赖如是说》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41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