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肖杰著
页数:231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26573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透视蒋胡关系,了解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枪杆子与笔杆子
蒋胡分合亲疏,恩怨纠葛
作者简介
肖杰,中共党员,史学硕士,法学博士、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律与行政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曾出版《中共党史讲义》《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中共党史人物传》《毛泽东研究事典•思想分卷》(主编)等图书,发表学术文章四十余篇,曾参与国家社科规划基金“八五”项目《当代中国思想史》之子课题“当代中国统战思想史”的研究,成果《当代中国统战思想史》已出版。
曾获“全国优秀图书奖”“吉林省第三届长白山优秀图书三等奖”。
本书特色
孙中山最亲密战友之一、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胡汉民,全书从不同侧面讲述他与蒋介石斗争的经历,展示其沉浮人生。蒋胡关系的分合亲疏,均对当时中国政局的变化产生过重大影响。
孙中山最亲密战友之一、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胡汉民,全书从不同侧面讲述他与蒋介石斗争的经历,展示其沉浮人生。蒋胡关系的分合亲疏,均对当时中国政局的变化产生过重大影响。
胡汉民曾代孙中山三度行使大元帅之职,可见其受信任的程度。然而,当孙中山逝世后,胡汉民受到了来自“后起之秀”蒋介石的巨大挑战。胡曾坦言“书生弄军事,终于弄不惯”,虽有“即位以总统,亦绰绰有余”(孙中山评语)的政治才华,但又无法走上政治舞台去执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推行自己的抗日、反蒋等政治主张。
与当时南京政府官员腐败相比,胡汉民不置私产,作风俭朴,工作效率极高,在1928年至1930年担任立法院长的两年时间内,制定了民法、刑法、土地法和劳动法等近二十部法律。孙中山最亲密战友之一、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胡汉民,全书从不同侧面讲述他与蒋介石斗争的经历,展示其沉浮人生。蒋胡关系的分合亲疏,均对当时中国政局的变化产生过重大影响。
孙中山最亲密战友之一、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胡汉民,全书从不同侧面讲述他与蒋介石斗争的经历,展示其沉浮人生。蒋胡关系的分合亲疏,均对当时中国政局的变化产生过重大影响。
胡汉民曾代孙中山三度行使大元帅之职,可见其受信任的程度。然而,当孙中山逝世后,胡汉民受到了来自“后起之秀”蒋介石的巨大挑战。胡曾坦言“书生弄军事,终于弄不惯”,虽有“即位以总统,亦绰绰有余”(孙中山评语)的政治才华,但又无法走上政治舞台去执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推行自己的抗日、反蒋等政治主张。
与当时南京政府官员腐败相比,胡汉民不置私产,作风俭朴,工作效率极高,在1928年至1930年担任立法院长的两年时间内,制定了民法、刑法、土地法和劳动法等近二十部法律。
目录
在孙中山眼里,胡道德学问均佳,蒋性格暴戾知兵
胡向孙中山建议:援蒋制陈
胡屡电慰蒋,蒋建议孙中山让胡随侍左右
在平定商团叛乱中,蒋、胡二人角色不同
孙中山逝世后,胡走了下坡路,蒋则冉冉升起
廖仲恺被刺,胡遭怀疑被“贬”,蒋说自己救胡一命
二 一次联合的流产
胡成为“国民党二大”上缺席的主角
蒋成为广州一颗耀眼的新星
为少一个对手,蒋曾试图阻止胡回国
胡一厢情愿,蒋未作呼应,联合“流产”
三 首合作:一个清体、一个请心
祝贺北伐胜利,胡向蒋发出联合的信号
胡、蒋合作,“反共”清党
蒋、胡合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胡不负蒋望,成为“反共”理论的“旗手”
徐州会议:胡极力劝冯“反共”拥蒋
宁汉之争,胡是蒋的忠实盟友
四 联袂而退,不即不离
蒋“即刻下野”,胡亦无可奈何
对国民党中央特委,冷嘲热讽,胡与蒋来往密切
蒋东山再起,胡不满蒋袒护汪,远游国外
胡在海外为蒋第二次北伐拉赞助
胡在海外,不时向蒋提建议
五 再合作,消灭以及(一)
胡、蒋再度合作
胡想做“伊斯墨”,助蒋成为中国的“基马尔”
裁兵编遣,蒋煞费苦心;舆论宣传,胡全力以赴
蒋桂战争爆发,胡为蒋立头功
“国民党三大”被蒋派、胡派所垄断
六 再合作,消灭以及(二)
蒋欲“削藩”到底,胡大谈牺牲精神
改组派反蒋,胡斥之为反党叛国
蒋、阎电报大战,胡助蒋批阎
中原大战,胡为反蒋派人物“画像”
蒋以武力奠基,胡以法制反对独裁
七 蒋胡斗法,胡汤山被囚
胡想当“伊斯墨”,蒋不做“基马尔”
胡公开反对蒋当总统
为总统梦翻脸,胡成为蒋的阶下囚
八 宁粤对立,蒋被迫下野
汤山事件使蒋极为被动
胡在被囚中掀起反蒋派第二次大联合
反蒋拥蒋,双方对抗升级
“九·一八”事变,胡获得了自由
宁粤对立转为宁沪粤争权,胡公开反蒋
九 胡拒绝合作,蒋汪合组政府
胡不满四届一中全会的各部人选
蒋暗中掣肘,胡坚不赴京,孙科政府夭折
胡冷嘲热讽,反促成蒋汪合作
十 胡办报组党,与蒋对抗
对蒋的内政外交,胡大加挞伐
组党办报,胡与蒋对抗
福建事变:胡既拒闽又拒蒋
借助西南反蒋,两广借胡暂偏安
十一 皮里阳秋的终曲
无奈之下,胡出国“养病”
归国居粤,胡对蒋缓和
胡猝然离世,临终前仍不忘反蒋,蒋为其举行国葬
两广偏安局面的瓦解
结语
蒋胡关系大透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