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翻译研究的对话性路径-巴赫金思想与翻译研究

封面

作者:李波著

页数:21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091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充分借鉴巴赫金思想,分析和解释与翻译相关的诸多问题和现象。本文提出从基于表述的主体间言语交际来看翻译过程,从杂语的角度来分析原文和译文,从声音的角度来看译者的叙述在场及其主体性实现,从对话的角度来看翻译中涉及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从声音和杂语的角度来思考翻译与身份认同的问题,从而对于我们理解翻译过程的实质、理解翻译过程的艰难、理解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与翻译中的主体间性、理解翻译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等等,试图提供可行的分析模式和有意义的思考路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本项研究对于推进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同时,本文借助文学翻译、电影字幕翻译等实际个案(特别是台湾作家王祯和的长篇小说《玫瑰玫瑰我爱你》英语译本),印证本文提出的分析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作者简介

李波,毕业于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获颁翻译哲学博士学位(2008),现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香港翻译学会会员,同时也是香港岭南大学电影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兴趣广泛,包括文学翻译、翻译史、翻译与出版、以及翻译与性别等。研究论文曾刊登于《中国翻译》、《上海翻译》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曾多次前往英国、希腊、荷兰、马来西亚等欧洲和亚洲国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交并宣读学术论文。另外,还曾应邀前往上海大学等国内高校讲学和进行学术访问。

本书特色

本书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充分借鉴巴赫金思想,分析和解释与翻译相关的诸多问题和现象。本文提出从基于表述的主体间言语交际来看翻译过程,从杂语的角度来分析原文和译文,从声音的角度来看译者的叙述在场及其主体性实现,从对话的角度来看翻译中涉及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从声音和杂语的角度来思考翻译与身份认同的问题,从而对于我们理解翻译过程的实质、理解翻译过程的艰难、理解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与翻译中的主体间性、理解翻译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等等,试图提供可行的分析模式和有意义的思考路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本项研究对于推进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同时,本文借助文学翻译、电影字幕翻译等实际个案(特别是台湾作家王祯和的长篇小说《玫瑰玫瑰我爱你》英语译本),印证本文提出的分析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巴赫金思想的译介及其与翻译研究关系初探
第一节 巴赫金思想及其译介
第二节 巴赫金思想与翻译研究的初步接触
第二章 翻译:基于表述的主体间言语交际过程
第一节 巴赫金的言语交际观与翻译过程新探
第二节 翻译中的主体和客体
第三节 翻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解释
第四节 语境、互文性与翻译
第五节 巴赫金、翻译与解构主义
第三章 “杂语”与翻译
第一节 复调小说与“杂语”
第二节 巴赫金的杂语理论与文学翻译中的连贯性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众声喧哗的杂语世界——王祯和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及其英译本研究
第一节 《玫瑰玫瑰我爱你》:众声喧哗的世界
第二节 方言与翻译
第三节 《玫瑰玫瑰我爱你》中叙述视角的转换与杂语建构方式的变化
第五章 翻译中的声音、对话与主体间性
第一节 声音与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叙述在场
第二节 对话的前提
第三节 对话与翻译中的主体间性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翻译中的杂语与身份认同
第一节 翻译即引语
第二节 译者的叙述在场
第三节 译文中的杂语与身份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翻译研究的对话性路径-巴赫金思想与翻译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38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