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孙犁散文精选

封面

作者:孙犁

页数:198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354998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追随着孙犁朴实而又生动的笔触,感受田园的淳美、荷花淀的清香,体悟一片热土上蓬勃的生机和力量。不事雕琢的文字,浑然天成的意蕴,看似不经意,实则饱含着夺人心魄的美感。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又先后担任过《平原杂志》《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

本书特色

《孙犁散文精选》是亚洲最影响力的100位作家之一的孙犁经典散文全集。全书完整收录了《白洋淀纪事——采蒲台的苇》《度春荒》《吃菜根》《拉样片》《谈闲情》《乡里旧闻》《鞋的故事》《亡人逸事》《报纸的故事》《我的绿色书》《童年漫忆》《吃粥有感》等孙犁散文的著名经典篇目。内文全彩印刷的名画插图,与孙犁的文字交相辉映,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享受视觉上浪漫唯美的“荷花淀”。孙犁的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开启了中国“诗化小说”。散文集的创作风格秀雅、隽永。茅盾称其作品“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贾平凹称他是作家中的“大儒”。其作品入选历年高考语文阅读、作文素材库,孙犁也成为入选初高中语文课本最多的作家之一。

目录

耕堂劫后

乡里旧闻

——吊挂及其他/003

吊挂/003

锣鼓/004

小戏/004

大戏/005

木匠的女儿/007

度春荒/011

菜花/013

吃菜根/016

拉洋片/018

谈闲情/020

童年漫忆/022

听说书/022

第一个借给我《红楼梦》的人/024

吃粥有感/028

鞋的故事/030

钢笔的故事/034

服装的故事/037

吃饭的故事/041

牲口的故事/043

猫鼠的故事/046

夜晚的故事/049

母亲的记忆/053

父亲的记忆/055

亡人逸事/058

包袱皮儿/063

火炉/065

书的梦/067

画的梦/073

我的绿色书/077

青春余梦/079

芸斋梦佘

芸斋梦佘/082

关于花/082

关于果/083

关于河/084

秋凉偶记/086

扁豆/086

再观藤萝/087

楼居随笔/089

观垂柳/089

观藤萝/090

听乡音/091

听风声/092

晚秋植物记/094

白蜡树/094

石榴/094

丝瓜/095

瓜蒌/095

灰菜/096老家/098

鸡叫/100

告别

——新年试笔/102

书籍/102

字画/103

瓶罐/104

字帖/104

印章/105

镇纸/106

黄鹂

——病期琐事/107

北平的地台戏/111

关于《荷花淀》的写作/114

忆郭小川/117

觅哲生/121

白洋淀纪事

采蒲台的苇/125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127

游击区生活一星期/131

平原景色/131

抗日村长/134

洞/136

村外/138

守翻口/139

人民的生活情绪/142

山里的春天/145

织席记/150

识字班/153

投宿/159

冬天,战斗的外围

——这是我们报告于世界的……/161

芸斋琐谈

芸斋琐谈/171

听朗诵/171

谈修辞/173

谈忘/174

谈书/176

谈稿费/178

谈师/180

谈友/183

欧阳修的散文/186

耕堂读书随笔/191

读《胡适的日记》/191

读《刘半农研究》/192

读《东坡先生年谱》/195

节选

生,总得有一点闲情。闲情逐渐消失,实际就是生活的逐渐消失。

我是农家的孩子,农村的玩意儿,我都喜欢,一生不忘。例如养蝈蝈,直至老年,还是一种爱好,但这些年总是活不长。今年,外孙女代我买的一只很绿嫩的蝈蝈,昨天又死去了。我忽然想:这是我养的最后一只。我眼花耳背,既看不清它的形体,又听不清它的鸣叫,这种闲情,要结束了。

幼年在农村,一只蝈蝈,可以养到过春节。白天揣在怀里,夜晚放在被里,都可以听到它欢畅的叫声。蝈蝈好吃白菜心。老了,大腿、须、牙都掉了,就喂它豆腐,还是不停地叫。

童年之时,烈日当空,伫立田垄,蹑手蹑脚,审视谛听。兴奋紧张,满头大汗。捉住一只蝈蝈,那种愉快,是无与伦比的。比发了大财还高兴。

用秫秸眉子,编个荸荠形的小葫芦,把它养起来,朝斯暮斯,那种情景,也是无与伦比的。

为什么在城市,就养不活?它的寿命这样短,刚刚立过秋就溘然长逝了。

战争年代,我无心于此。平原的青纱帐里,山地的衰草丛中,不乏蝈蝈的鸣叫,我好像都听不到,因为没有闲情。

平原上,蝈蝈已经不复存在,农民用农药消灭了蝗虫,同时也消灭了蝈蝈。十几年前,我回故乡看见,只有从西南边几个县过来的行人,带有这种稀罕物。也是十几年前,在蓟县山坳里,还听到它的叫声。

这些年,我总是喂它传统的食物,难免有污染,所以活不长。

当然,人的闲情,也不能太多。太多,就会引来苦恼,引来牢骚。太多,就会成为八旗子弟。初进城时,旧货摊上,常常看到旗人玩的牙镶细雕的蝈蝈葫芦,但我不喜这些东西,宁可买一只农民出售的,用紫色染过的小葫芦。

得到一个封号,领一份俸禄。无战争之苦,无家计之劳。国家无考成,人民无需索。住好房,坐好车,出入餐厅,旅游山水。悠哉度日,至于老死。不知自愧,尚为不平之鸣,抱怨环境不宽松,别人不宽容。这种娇生惯养的纨绔子弟,注定是什么事也做不成的。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孙犁散文精选》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3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