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创造型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封面

作者:谭小宏,侯小兵,吕林著

页数:207页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43582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八章, 主要内容包括创造型教师的内涵剖析与培养、创造型教师的教育目标与评价、创造型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模式、职前教师创造素质的调查研究、职前教师创造效能感的调查研究等。

本书特色

  创造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斯滕伯格教授认为,教师对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他认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假设,不要循规蹈矩,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i应该鼓励学生明智而合理地冒险;鼓励学生自己界定问题,并给他们机会在出错时重新界定问题:要奖励创造的思想和产品;要鼓励学生容忍问题解决之前的困难状态(张庆林,2006)。对高等师范院校而言,不仅要肩负起创新人才培养的职责,更要努力实现创造教育师资培养的目标,培养出更多创造型教师。通过这些创造型教师来更好地促进创新教育工作,培养广大儿童和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提升他们的创新素质。  创造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斯滕伯格教授认为,教师对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他认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假设,不要循规蹈矩,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i应该鼓励学生明智而合理地冒险;鼓励学生自己界定问题,并给他们机会在出错时重新界定问题:要奖励创造的思想和产品;要鼓励学生容忍问题解决之前的困难状态(张庆林,2006)。对高等师范院校而言,不仅要肩负起创新人才培养的职责,更要努力实现创造教育师资培养的目标,培养出更多创造型教师。通过这些创造型教师来更好地促进创新教育工作,培养广大儿童和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提升他们的创新素质。
  人们认识到,创造型教师是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之一。创造型教师研究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研究者们往往从培养创造性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创造型教师的界定。通常创造型教师被定义为积极吸收新教育研究成果,能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并能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发现和创设有利的教育情境和条件,努力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师。研究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创造型教师开展了诸多研究。首先,在教育学领域,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是创造型教师品质特征、素质结构、教育理念、职前培养培训、职后培养途径等基本问题。此外,还研究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创造性培养的作用与影响。其次,在心理学领域中,研究者们通常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侧重研究创造型教师的心理特征与心理过程,研究的内容包括创造型教师的创造动机、创新能力、人格特征、创造力及其内隐观、创造性教学行为等。最后,在创造学领域中,虽然直接对创造型教师的研究较少,但创造学重点关注的是创造方法的应用,并且创造学是从企业的创新培训教育发展起来的,因此也重视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创造学的理论、方法给创造型教9币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目录

第一章 创造型教师的内涵剖析与培养
第一节 创造型教师的内涵
第二节 创造型教师的素养
第三节 创造型教师的培养

第二章 创造型教师的教育目标与评价
第一节 创造教育目标的基本概述
第二节 创造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
第三节 创造教育评价的内涵与功能
第四节 创造教育评价的取向与方法

第三章 创造型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模式
第一节 创造性教学的概述
第二节 创造性教学的模式
第三节 创造性教学的策略

第四章 职前教师创造素质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第五章 职前教师创造效能感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反思

第六章 创造型教师培养的价值与反思
第一节 创造型教师培养的价值
第二节 创造型教师培养的困境
第三节 创造型教师培养的构想

第七章 创造型教师培养的模式与实践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历程与经验
第二节 创造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建构原则
第三节 创造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第四节 创造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教育成效

第八章 创造型教师培养的环境与支持
第一节 创造型教师培养的社会支持体系
第二节 高校教师创新支持行为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高校教师创新支持行为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职前教师创造素质调查问卷
附录2 职前教师创造效能感调查问卷
附录3 高校教师创新支持行为初测问卷
附录4 高校教师创新支持行为正式问卷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创造型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33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