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成俊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50494216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从实证分析角度,构建起银行操作风险评估、控制和化解的理论框架,为银行防范操作风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全书分为6章。第一章以实际案例为基础,从大量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出发,研究了操作风险表现形式和种类,分析了操作风险给银行带来的损失,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第二章从不同层面着重阐述了操作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从操作风险成因角度,将操作风险区分为人员操作风险、系统操作风险和流程操作风险,并就不同类型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依据泊松分布提出了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发生次数的预测模型。第三章从内部控制的角度,通过对银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控制对比分析,廓清了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防范的关系,从内部控制实证分析角度,提出了内部控制强度的概念,并提出了内部控制强度的计算方法。第四章深入研究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成本和效益问题,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提出了操作风险控制的实施成本,从减少操作风险损失角度分析了实施操作风险控制带来的效益,最后以成本效益平衡原则为基础,提出了银行最优内部控制的理论分析和实施建议,同时分析了内部控制过度和不足带来的种种问题。第五章对银行业务操作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理论上论证了相关性对操作风险控制结果的影响,并对如何克服相关性,提高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了解决意见。第六章阐明了建立科学完善的操作风险防范体系对我国银行的借鉴意义。
目录
1 银行操作风险及表现形式
1.1 银行操作风险的种类
1.2 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1.3 操作风险的损失特征
1.4 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比较分析
1.5 操作风险的发展趋势
2 操作的评估和控制
2.1 人中操作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2.2 系统操作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2.3 流程操作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2.4 操作风险事件次数的分布
3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防范
3.1 内部控制的历史发展
3.2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的防范
3.3 内部控制强度
3.4 内部控制强度与操作风险关系分析
4 内部控制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4.1 内部控制的成本分析
4.2 内部控制的收益分析
4.3 内部控制的成本收益配比分析
5 内部控制的相关性分析
5.1 经营活动中的相关性
5.2 相关性对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
5.3 克服相关性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6 建立科学的操作风险控制体系对我国银行的意义
6.1 培育健康、优秀的企业文化
6.2 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和科学的业务流程
6.3 降低相关性,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6.4 推进金融创新,降低操作风险损失
6.5 注重数据积累,建立科学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1 银行操作风险的种类
1.2 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1.3 操作风险的损失特征
1.4 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比较分析
1.5 操作风险的发展趋势
2 操作的评估和控制
2.1 人中操作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2.2 系统操作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2.3 流程操作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2.4 操作风险事件次数的分布
3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防范
3.1 内部控制的历史发展
3.2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的防范
3.3 内部控制强度
3.4 内部控制强度与操作风险关系分析
4 内部控制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4.1 内部控制的成本分析
4.2 内部控制的收益分析
4.3 内部控制的成本收益配比分析
5 内部控制的相关性分析
5.1 经营活动中的相关性
5.2 相关性对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
5.3 克服相关性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6 建立科学的操作风险控制体系对我国银行的意义
6.1 培育健康、优秀的企业文化
6.2 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和科学的业务流程
6.3 降低相关性,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6.4 推进金融创新,降低操作风险损失
6.5 注重数据积累,建立科学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