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

封面

作者:徐宏

页数:370页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92016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以多元文化为主要视角来讲述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话语、女性、法律、心理学等思想文化往往是各种文学思潮的先导, 对文学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文学则是这些思想文化的投射和具体显现。通过对多元文化的梳理, 能帮助我们理解蕴含在不同文化形态中的共同的精神实质。

作者简介

徐宏(1980年10月出生),女,汉族,山西大同人,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现为大同大学文学学院教师,长期从事外国文学专业、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在各级核心刊物发表文学及外国文学类论文数篇,主持、参与文学类课题研究多项。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以多元文化为主要视角来讲述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本书的最章到第七章,就是通过文化与外国文学之间的联系来向读者阐述多元文化领域与外国文学的共通性。本书的第八章到第十一章,主要从比较文学的学科基础、学科领域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来向大家展示出一个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比较文学理论。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国文学——文化第一节 意大利文化与文学
一、意大利文化
二、意大利文学第二节 英国文化与文学
一、英国文化
二、英国文学第三节 德国文化与文学
一、德国文化
二、德国文学第四节 美国文化与文学
一、美国文化
二、美国文学
第二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国文学——女性第一节 英国女性文学
一、中世纪时期:女性文学的开端
二、16—17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
三、18世纪:中产阶级女作家的崛起
四、19世纪:女性文学的繁荣
五、20世纪:女性文学的黄金世纪第二节 法国女性文学
一、中世纪:女性书写的初现
二、文艺复兴时期:女性书写的兴起
三、17世纪:现代女性意识的初现
四、18、19世纪:现代女性意识的发展
五、20世纪:多元共生时代的身份认同和自我选择第三节 德国女性文学
一、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宗教文学与世俗文学
二、18、19世纪:女性创作的繁荣
三、20世纪:女性文学主体身份的确立第四节 美国女性文学
一、17—18世纪:女性文学的开端
二、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女性文学
三、世纪之交:现实主义时期的女性文学
四、二十世纪:后现代时期的女性文学第五节 日本女性文学
一、上代的女性文学
二、平安时代的女性文学
三、中世女性文学
四、江户时代的女性文学
五、近现代女性文学
第三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国文学——话语第一节 外国文学研究话语的重建与转换
一、阶级话语与批判模式的滞留与退隐
二、人道主义讨论和现代派文学论争的话语
三、期刊专栏与话语热点第二节 西方话语中心的突显与质疑
一、“延续性问题”的再探讨
二、西方话语中心的形成第三节 理论退热与话语多元
一、学术繁荣与理论退热
二、多元化研究模式第四节 理论探讨与实践批评
一、理论探讨
二、实践批评
第四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国文学——法律第一节 外国文学与外国法系
一、英国文学与普通法法系
二、美国文学与美国法律
第二节 外国文学中的犯罪
一、坐牢、受审的都是罪犯吗?
二、著名的罪犯形象
三、对犯罪的惩罚与改造第三节 外国文学中法律职业者
一、警官
二、检察官
三、法官
四、法科大学生和研究生第四节 外国文学中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
一、法律的社会价值判断功能
二、法律与政治
三、法律与宗教
四、法律与道德
第五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国文学——艺术第一节 现象美学与文艺理论
一、哲学基础
二、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三、文学作品的层次结构
四、文学艺术作品的“具体化”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
一、对“此在”的存在论分析
二、基本状态:“虑”“畏”“死”
三、海德格30年代的“转向”
四、艺术作品的本源第三节 法兰克福学派
一、哲学和社会学理论
二、阿多尔诺
三、艺术的定义与本质
四、艺术与社会第四节 阐释学
一、阐释学的历史发展
二、伽达默尔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理解的历史性
第六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国文学——伦理第一节 英国伦理思想
一、直觉主义伦理思想
二、非认识主义理论第二节 美国伦理思想
一、元伦理学
二、自然主义价值论第三节 德国伦理思想
一、价值伦理学
二、存在主义伦理学第四节 法国伦理思想
一、莫尼埃的人格主义伦理思想
二、马里坦的新托马斯主义伦理思想
第七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国文学——心理学第一节 机能心理学
一、詹姆斯与机能心理学
二、机能心理学的命运及其历史效应第二节 科学心理学
一、科学心理学的科学基础
二、科学心理学的社会氛围第三节 现象心理学
一、从现象学到心理学
二、现象学心理学的界定
三、现象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 后现代心理学
一、后现代心理学要旨
二、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主张
第八章 比较文学的学科基础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比较文学的历史根源
二、比较文学的文化根源
三、比较文学产生的标志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
一、“比较”的真谛———跨越与沟通
二、比较文学的定义
三、走向世界文学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
一、实证主义定位
二、平行和跨学科定位
三、历史比较定位第四节 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一、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二、比较文学的相关领域
三、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
第九章 比较文学的重要领域第一节 文学
一、什么是文类学?
二、文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节 媒介学
一、什么是媒介学?
二、媒介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三节 主题学
一、什么是主题学?
二、主题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四节 形象学
一、什么是形象学?
二、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十章 当代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第一节 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
一、后现代理论与非文学化、泛文学化
二、消解民族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
三、新动向、新观念和新术语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文学
一、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质
二、比较的视野与方法
三、田野作业:比较作为文化对话的一种形式!第三节 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
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
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第四节 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
一、相对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二、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化传递
第十一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比较文学第一节 跨文明语境下的比较文学变异学
一、文明的碰撞与冲突催生出变异学
二、变异学中的形象学研究第二节 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
一、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现状及其传播视野的开辟
二、形象学研究的前景展望第三节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
一、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二、进行跨文化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研究第四节 后现代语境下的比较文学
一、文本的不确定性——文本观念
二、美学的语境化——美学基础
三、“自我—他者”的复调论——话语模式
参考文献
目 录

第一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国文学——文化第一节 意大利文化与文学
一、意大利文化
二、意大利文学第二节 英国文化与文学
一、英国文化
二、英国文学第三节 德国文化与文学
一、德国文化
二、德国文学第四节 美国文化与文学
一、美国文化
二、美国文学
第二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国文学——女性第一节 英国女性文学
一、中世纪时期:女性文学的开端
二、16—17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
三、18世纪:中产阶级女作家的崛起
四、19世纪:女性文学的繁荣
五、20世纪:女性文学的黄金世纪第二节 法国女性文学
一、中世纪:女性书写的初现
二、文艺复兴时期:女性书写的兴起
三、17世纪:现代女性意识的初现
四、18、19世纪:现代女性意识的发展
五、20世纪:多元共生时代的身份认同和自我选择第三节 德国女性文学
一、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宗教文学与世俗文学
二、18、19世纪:女性创作的繁荣
三、20世纪:女性文学主体身份的确立第四节 美国女性文学
一、17—18世纪:女性文学的开端
二、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女性文学
三、世纪之交:现实主义时期的女性文学
四、二十世纪:后现代时期的女性文学第五节 日本女性文学
一、上代的女性文学
二、平安时代的女性文学
三、中世女性文学
四、江户时代的女性文学
五、近现代女性文学
第三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国文学——话语第一节 外国文学研究话语的重建与转换
一、阶级话语与批判模式的滞留与退隐
二、人道主义讨论和现代派文学论争的话语
三、期刊专栏与话语热点第二节 西方话语中心的突显与质疑
一、“延续性问题”的再探讨
二、西方话语中心的形成第三节 理论退热与话语多元
一、学术繁荣与理论退热
二、多元化研究模式第四节 理论探讨与实践批评
一、理论探讨
二、实践批评
第四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国文学——法律第一节 外国文学与外国法系
一、英国文学与普通法法系
二、美国文学与美国法律
第二节 外国文学中的犯罪
一、坐牢、受审的都是罪犯吗?
二、著名的罪犯形象
三、对犯罪的惩罚与改造第三节 外国文学中法律职业者
一、警官
二、检察官
三、法官
四、法科大学生和研究生第四节 外国文学中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
一、法律的社会价值判断功能
二、法律与政治
三、法律与宗教
四、法律与道德
第五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国文学——艺术第一节 现象美学与文艺理论
一、哲学基础
二、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三、文学作品的层次结构
四、文学艺术作品的“具体化”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
一、对“此在”的存在论分析
二、基本状态:“虑”“畏”“死”
三、海德格30年代的“转向”
四、艺术作品的本源第三节 法兰克福学派
一、哲学和社会学理论
二、阿多尔诺
三、艺术的定义与本质
四、艺术与社会第四节 阐释学
一、阐释学的历史发展
二、伽达默尔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理解的历史性
第六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国文学——伦理第一节 英国伦理思想
一、直觉主义伦理思想
二、非认识主义理论第二节 美国伦理思想
一、元伦理学
二、自然主义价值论第三节 德国伦理思想
一、价值伦理学
二、存在主义伦理学第四节 法国伦理思想
一、莫尼埃的人格主义伦理思想
二、马里坦的新托马斯主义伦理思想
第七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国文学——心理学第一节 机能心理学
一、詹姆斯与机能心理学
二、机能心理学的命运及其历史效应第二节 科学心理学
一、科学心理学的科学基础
二、科学心理学的社会氛围第三节 现象心理学
一、从现象学到心理学
二、现象学心理学的界定
三、现象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 后现代心理学
一、后现代心理学要旨
二、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主张
第八章 比较文学的学科基础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比较文学的历史根源
二、比较文学的文化根源
三、比较文学产生的标志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
一、“比较”的真谛———跨越与沟通
二、比较文学的定义
三、走向世界文学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
一、实证主义定位
二、平行和跨学科定位
三、历史比较定位第四节 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一、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二、比较文学的相关领域
三、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
第九章 比较文学的重要领域第一节 文学
一、什么是文类学?
二、文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节 媒介学
一、什么是媒介学?
二、媒介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三节 主题学
一、什么是主题学?
二、主题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四节 形象学
一、什么是形象学?
二、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十章 当代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第一节 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
一、后现代理论与非文学化、泛文学化
二、消解民族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
三、新动向、新观念和新术语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文学
一、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质
二、比较的视野与方法
三、田野作业:比较作为文化对话的一种形式!第三节 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
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
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第四节 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
一、相对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二、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化传递
第十一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比较文学第一节 跨文明语境下的比较文学变异学
一、文明的碰撞与冲突催生出变异学
二、变异学中的形象学研究第二节 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
一、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现状及其传播视野的开辟
二、形象学研究的前景展望第三节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
一、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二、进行跨文化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研究第四节 后现代语境下的比较文学
一、文本的不确定性——文本观念
二、美学的语境化——美学基础
三、“自我—他者”的复调论——话语模式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2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