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俞江著
页数:46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1001535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规则是法学基本范畴。作者长期从事中国民法史研究,对规范的研究,在路径选择上具有部门法优位的特色。本书注重由“社会事实”而形成的规则,这种规则具有结构性与独立性,进而对规则研究的方法论突破问题予以极大期待,并提出中国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应寻求方法论上的转变,具有理论价值。
作者简介
俞江,祖籍浙江诸暨,生长于重庆。北京大学法学博士(1999-2002年)。曾任教于华东政法大学(2005-2008年),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学基础理论。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著有《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理论》(2003年),《近代中国的法律与学术》(2008年)。主编《清代徽州合同文书》(2017年)。
200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法治人物”。曾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2006年)。
本书特色
规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它在历史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中,占据基础性的地位。本书从哲学和法哲学的意义上,探讨规则的一般原理。涉及的主要问题有: 规则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地位;规则的结构分析与基本原理;规则与法律的关系;规则的适用及其原则。
规则普遍地构成于人类社会中,且规则及其体系一经形成,就独立于个人意志之外,具有难以撼动的稳定性。在将来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应将规则置于与语言同等重要的地位。
规则的结构性和独立性,深刻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如何评价这种影响,有待进一步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目录
第一节 作为名词的“规则”
第二节 “规则”的词性
第三节 名词的意义空间
第四节 实存及其限定
第五节 虚存及其限定
第六节 质存及其限定
第七节 型存及其限定
第八节 名词与实在的意义呈现
一、概论:限定与呈现
二、实存与外在性
三、虚存与内在性
四、质存与判断句
五、型存的呈现
六、四种实在的意义
小结
第二章 规则的形式限定与实质限定
第一节 规则不是什么
一、不是实存
二、规则也不是型存
三、与质存接近
四、规则是虚存吗?
第二节 形式限定
一、“规则”的限定形式
二、不当的限定方式
三、限定形式与公共性
第三节 实质限定
一、合理还原
二、“规则”的实质限定
小结
第三章 规则的有效与实效
第一节 规则在场合中
第二节 有效与无效
第三节 时间性和空间性
一、概述
二、有效的时间性
三、有效的空间性
第四节 不同时空的统一性
一、偶然性
二、必须性
三、必须性与稳固性
第五节 规则的实效性
第六节 自我承认与共同承认
一、自我承认
二、共同承认
三、规则改变
四、违规行为
小结
第四章 规则的意义
第一节 整体意义的规则
一、概述
二、规则与秩序
三、误解与确定
第二节 个别意义的规则
第三节 拒绝“元规则”
一、原则不是规则
二、语法不是规则
第四节 规则与行为
一、概述
二、同一行为
三、规范
小结
第五章 规则的指向
第一节 牌局场景
一、简单牌局的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