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晓梅主编
页数:219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451702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护理学,了解护理学的学科框架及发展趋势。本课程设置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校的初期,目的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护理学导论》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近年来国内外公众对护理的需求,以及《护理学导论》在护理学专业中的特殊地位及作用,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注意根据护理模式的转变,介绍护理专业思想及专业理论,同时,围绕人的生长与发展特点、人的需求,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压力与适应,希望、失望与丧失、悲哀,阐述健康与疾病的关系,阐述护理对人、环境、健康的影响,突出介绍了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思维及工作方法。 《护理学导论》按照“十三五”规划教材的编写要求,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的同类教材,在吸纳原有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增加及更新了许多重要的学科知识点。在编写形式上,设置有章节导学,对章节内容进行了简要汇总,指出学习重点和难点,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起到指导作用。每一章节还设置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或者故事、情景等,使古板的教材增加了一些趣味性。考虑到本门课程的学时数较少,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从实际出发,内容简明,详略得当,安排合理,重点突出。 《护理学导论》共设十章,每章除了正文之外,增加了练习与思考,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决策能力。
目录
第一节 护理学的形成及发展
一、世界护理学的形成及发展
二、我国护理学的形成及发展
第二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
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二、护理学的知识体系
第三节 护理专业
一、护理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
二、护理专业的工作任务
三、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四、护理专业的工作方式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第一节 健康与健康促进
一、健康概述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三、生存质量
四、健康促进
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保健
一、疾病概述
二、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三、疾病对患者及家庭的影响
四、疾病的预防
第三节 医疗卫生保健政策与体系
一、WHO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二、初级卫生保健
三、中国医疗卫生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医疗卫生方针
四、我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第三章 护士与患者
第一节 角色理论
第二节 患者
一、患者的角色
二、常见的患者角色适应不良及心理原因
三、促进患者角色适应的护理措施
第三节 护士
一、护士的角色
二、护士的基本素质
第四节 护患关系
一、护患关系的概念与意义
二、护患关系的特征
三、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四、护患关系的发展过程
五、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六、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方法
第四章 需要与文化
第一节 一般系统理论
一、系统理论基本内容
二、系统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第二节 需要层次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三、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四、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第三节 跨文化护理理论
一、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内容
二、跨文化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的关系
第五章 成长与发展
第一节 成长与发展概述
第二节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
二、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第三节 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第六章 压力与适应
第一节 压力概述
一、压力的概念
二、压力源的概念
三、压力的意义
第二节 有关压力的学说
一、塞尔耶的压力与适应理论
二、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
三、霍姆斯和拉赫的生活实践与疾病关系学说
第三节 个体对压力的反应、适应与应对
一、压力的反应
二、压力的适应
三、压力的应对
第四节 压力与护理
一、压力、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二、患者的压力与护理
三、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应对
第七章 护理理论与模式
第一节 护理理论与模式概述
一、定义
二、护理理论的类型
三、护理理论的功能
四、护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奥瑞姆的自理模式
一、奥瑞姆自理模式的形成
二、奥瑞姆自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奥瑞姆自理模式与护理实践
第三节 罗伊的适应模式
一、罗伊适应模式的形成
二、罗伊适应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罗伊适应模式与护理实践
第四节 纽曼的系统模式
一、纽曼系统模式的形成
二、纽曼系统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纽曼系统模式与护理实践
第五节 考克斯的健康行为互动模式
一、考克斯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形成
二、考克斯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考克斯健康行为互动模式与护理实践
第六节 华生的人性照护理论
一、华生人性照护理论的形成
二、华生人性照护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华生人性照护理论与护理实践
……
第八章 科学思维和临床护理决策
第九章 护理程序
第十章 健康教育
附录
参考文献
节选
《护理学导论》: 三、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根据护患双方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所占据的主导性,将护患关系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一)主动一被动型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以传统医学模式为主导思想的护患关系模式。在这种护患关系中,护士占主导地位,它的特征为“护士为患者做什么?”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权威地位不会被患者怀疑,双方呈现出明显的心理差位关系。 这类护患关系主要适用于难以表达主观意志的患者,例如,昏迷、休克、全麻状态、严重的智力障碍、精神疾患状态、婴幼儿等,这类患者一般都完全或部分失去了正常的思维与判断能力,护士在进行这种单向的治疗和护理关系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患者,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早日恢复健康。 (二)指导一合作型 这是一种具有微弱单向性的,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思想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患关系。在这种护患关系中,患者具有一定微弱的主动性,表现在主动执行护士的意志,而护士在这种关系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特征为“护士教会患者做什么?”患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主动向护士提供自己的病情信息,主动向护士询问与自己病情、治疗有关的问题甚至提出治疗意见,护士和患者之间呈现微弱的心理差位关系。 这类护患关系主要适用于一般患者,尤其是急性病患者,此类患者病情重、病程短但神志清楚,能够主动与护士进行合作,向护士提供与病情有关的信息,配合护士的治疗与护理,但在这个过程中,护士依然处于主导地位,而患者处于合作的地位。 (三)共同参与型 这是一种具有双性的,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思想的以健康为中心的护患关系。在这种护患关系中,患者的意见和认识是有价值的,其特征为“护士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护患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具有同等的权利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不仅是以合作的方式参与护士的工作,而更多的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能够对自己的治疗、护理提出意见,向护士提供自己的治疗护理经验,探讨一些护理问题的取舍,并且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允许患者独立完成一些基础护理措施,例如,服药、洗头等。 这类护患关系主要适用于慢性病患者或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患者,慢性病患者因为长期患病需要治疗而对疾病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对针对自己的治疗和护理有充分的选择权,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护士在护理患者时,要尊重患者的选择权,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的利益着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