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图像研究

封面

作者:张元林著;郑炳林丛书主编

页数:378页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423420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法华经》是重要的大乘经典之一,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广泛传播,被崇为“诸佛之密藏,众经之实体”。《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图像研究/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系统地考察了北朝时期敦煌《法华经》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所反映的信仰思想及背景。

作者简介

张元林,男,甘肃武威人,历史文献学博士,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敦煌石窟艺术研究,丝绸之路交流史研究。

本书特色

除了继续做好进一步的“拾漏补缺”的工作之外,本书更多地将个案研究与综合比较结合起来,努力摆脱“就事论事”的孤立式研究,尽可能结合纵向研究和横向对比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同时,注意结合大的艺术和思想史的背景,把这一时期敦煌法华图像置于当时敦煌和中国佛教艺术和思想发展的具体环境中进行思考,尤其注意在艺术体系和思想信仰方面的创新和影响,从而对作为中国佛教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华思想和信仰在敦煌、河西地区的传播、发展的历史脉络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整理出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图像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法华信仰的大体轮廓,以便于后来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本选题的目的
第二节 本选题研究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方法论

第二章 敦煌北朝窟中的“二佛并坐”像
第一节 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中国早期法华信仰的象征
第二节 敦煌北朝窟中的“二佛并坐”像
第三节 其他地区的“二佛并坐”像

第三章 敦煌北朝“二佛并坐”像与其他图像的组合
第一节 《法华经》佛性观的形象诠释——与故事画的组合
第二节 《法华经》佛身观的形象阐示——与“过去七佛”图像的组合
第三节 法华信仰与净土信仰合流——与无量寿佛图像的组合
第四节 “法华圆教”的初显——与涅槃图的组合
第五节 融通“三世”——与弥勒菩萨图像的组合
第六节 “千佛授手”——与千佛图像的组合

第四章 敦煌北朝窟中的“法华窟”
第一节 “法华三昧”禅法的盛行
第二节 敦煌最早的“法华窟”——莫高窟第259窟
第三节 “法华三昧”禅法的修习道场——莫高窟第285窟

第五章 敦煌隋代洞窟中独立的“二佛并坐”像
第一节 “坐禅”实践的变化——“定、慧双弘”
第二节 独立的“二佛并坐”像
第三节 北朝、隋代窟中的“二佛并坐”像之比较

第六章 敦煌隋代窟中的《法华经·观音普门品》变相
第一节 “救苦救难”——观音信仰的兴盛
第二节 观音事迹的铺陈——观音经变画
第三节 《观音菩萨普门品》变相之比较

第七章 敦煌隋代窟中的《法华经变》
第一节 第419窟的《法华经·譬喻品》变相
第二节 第420窟的《法华经变》
第三节 敦煌隋代《法华经变》的溯源

第八章 法华判教与北朝-隋时期敦煌的法华图像
第一节 关于“法华判教”
第二节 “法华判教”对北朝法华图像之影响
第三节 “法华判教”对隋代法华图像之影响

第九章 结语
第一节 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图像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图像反映的信仰实践
第三节 北朝-隋时期在敦煌法华图像史上的地位
附录
附录一:《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经)写本相关题记》
附录二:《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经)及注疏写本简表》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目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图像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16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