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与成功有约:李嘉诚全书

封面

作者:文娟编著

页数:245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4724225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人们在感慨、钦佩这位传奇人物的同时,更希望从他身上学习成功的经验与智慧。《李嘉诚全书》正是意在为渴望成功的人士提供这样的借鉴。全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讲述了李嘉诚的传奇人生,以让读者对其有全面的了解:第二篇阐述了李嘉诚的经商之道,重点展现了华人富商的经商哲学;第三篇介绍了李嘉诚的做人处世之法,深刻剖析了“商神”做人的魅力与艺术。希望能引导读者深入了解李嘉诚的人生智慧,并将其吸纳、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让它们成为自己实现目标和梦想的智慧资本,创造自己的财富人生。

本书特色

文娟编著的《李嘉诚全书(精)》深刻总结了李嘉诚纵横商场的宝贵经验,详细解读了李嘉诚如何撷取财富的智慧,多角度论述了他取得财富的方法与胆略,并以建议与忠告的形式呈现给希望成就财富人生的现代人。

本书没有就经商论经商,而是将为人处世和经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讲述,这样更容易让希望通过经商实现自己财富梦想的广大读者理解和接受。

目录

第一篇 李嘉诚的传奇人生
第一章 生逢乱世——逃难中国香港,自古雄才多磨难
书香世家走出“叛逆者”
时势造就“叛逆者”
“大头诚”的幸福童年
举家逃难中国香港
“啃”英语的时光
父亲病逝,全家一肩扛
第一份工:堂仔?学徒?
李嘉诚成了“行街仔”
第二章 艰难创业一一绝处逢生,成一代“塑胶花王”
风风火火建“山寨厂”
工作“流水账”
遭遇灭顶危机——退货
慈母醍醐灌顶的启示
一个“诚”字渡难关
复苏的长江
发现“塑胶花”
取“真经”,暗度陈仓
第三章 纵横地产——雄韬伟略,成就“地产大亨”
涉足地产,不丢塑胶
以物业慢回笼
人弃我取,大购廉价地皮
目标远大,意指置地
长江上市,财富狂飙不成问题
大股灾不请自来
地铁竞标,置地“大意失荆州”
第四章 收购大战——巧妙收购,“李超人”善意始终
李嘉诚看上九龙仓
九龙仓大战,一石三鸟
“蛇吞大象”——李嘉诚入主和黄
如何消化,“李超人”有良方
欲擒故纵买“港灯”
收购香港电讯

第二篇 李嘉诚经商之道
第一章 实业为基——以实业聚财,累积财富真资本
开拓实业,要做就做最好
广撒才有多丰收
不要小看零售业的“蝇头小利”
品牌化让无形资产变金钱
存钱过冬的艺术
第二章 稳中求进——稳健中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
未买先想卖
有风险意识才有准备
花90%的时间,不想成功想失败
要做大事,“审慎”二字不可丢
不疾而速才能一击而中
万事想好退路,打有把握之仗
要冒险,但不盲目冒险
把控好负债率
第三章 善用政策——以政策为本,跟着政府风向走
了解时局才能正确投资
以善举赢得刮目相看:办好事,好办事
用实力说话,争取发展权
及时沟通,企业与政府良性互动
不按政策出牌易摔跟头
紧跟政府长远规划,政策就是机遇
第四章 眼光长远——要高瞻远瞩,才能事业长久
锐眼识金,商机遍地都是
充满商业细胞的人可随处赚钱
眼光独到,先人一步
火眼金睛,冷门变热门
薄利多销,抢占市场
所有人冲进去时及时抽身
高瞻远瞩才能避免失误

第三篇 李嘉诚为人处世之道
第一章 诚信为本——商道亦人道,打造人格品牌
做人与经商一脉相连
做生意无信不立
信誉带来财路
信誉要实实在在,不要夸夸其谈
诚信聚才,“得人才者兴”
让你的敌人都相信你
一诺千金,有诺当必践
诚信是企业成功的保证
第二章 正气当先——做正直商人,有为有不为
不以小利伤大局
重义轻利,以德报德
关键时刻,挂帅救市
创业过程没有秘密
可赚的钱应该赚,不可赚的钱绝对不赚
第三章 磨难立人——逆境中成长,积累成功资本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锻炼
靠人不如靠己
磨难中悟真经
成大事者要能吃苦、会吃苦
谁也不是天生优秀
永不言败,磨难中积累资本
第四章 闯在当下——胸中怀大志,敢闯才能成功
有志则断不甘下流
乐观者胜于悲观者:迎向阳光就不会有阴影
一直把目标定在前方
看准目标,绝不半途而废
自己做老板最潇洒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基石
切莫安于现状
附录李嘉诚精彩演讲录
李嘉诚八十智慧12问启迪80后
我的第三个儿子
管理的艺术
社会资本——一终极目标
紫色动力
赚钱的艺术
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及

节选

  《李嘉诚全书》:  李氏家族自一世祖李明山起在这块土地(粤东潮州府海阳县)上居住了约有十代,其中经历了二世祖李朝客、三世祖李子坤、四世祖李仲联、五世祖李世馨、六世祖李克任、七世祖李鹏万、八世祖李起英及李晓帆,传至九世有李嘉诚伯父李云章、父亲李云经、叔父李云松,直至李嘉诚恰居第十世。  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曾经是清朝每12年选拔一次的文官八贡之一,一时传为佳话。李氏祖居门前用于插贡旗的碑座,就是明证。至大清光绪三十三年,也就是晚清将要结束的前一年,八世祖,即仅17岁的李晓帆不负父望,考上秀才,堪称当时潮州城的奇闻。李鹏万去世以后,李晓帆在潮州附近的澄海县开办了一家民办学校。他是粤东地区最早废除八股,提倡白话文的贤明之士之一。同时,李晓帆还积极声援支持学生集会,是李氏家族有史以来第一个走出书斋参与社会运动的知识分子。晚年的李晓帆以读书和治学为最大的乐趣,同时仍然关心时事,勉励学生运动。到父亲李云经这一代,李氏依然以读书为正业。李云经走的正是李氏家族很多人走过的执教之路。  关于李氏家族,曾有人赞道,李氏数百年来人文鼎盛,民风淳朴,英才辈出,真可称为簪缨世家,文采风流。这话是有几分道理的。时势造就“叛逆者”  在书香世家,读书毫无疑问是唯一的正途。李氏家族的成员正是在这种熏陶里,世世代代都遵守着祖制,走着亘古不变的路。随着时间的流逝,李家人恪守着这个信条,哪怕再穷,家庭再困难,也要以书明志。直到民国时期的到来,李家悄然蜕变出一个革新者。  1905年,一个令国人兴奋的消息在中国大地传遍开来:中国正式废除了已实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千年古制,一朝改废,不知有多少人欢喜,有多少人茫然。当“废科举,立新学”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分水岭时,身在潮州的李氏家族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除了一两个人。  此时,李嘉诚的祖父李晓帆即使奔走疾呼,却依然没有忘记以读书授学为主业。另一个人,却在几十年后即将为李氏家族带来另外一束光明,他就是李嘉诚的伯父,留日博士李云章。这位李氏家族里第一次涉商也是家族走出的第一个“叛逆者”,可以说给了李嘉诚最初的萌芽教育。  李云章,李鹏万长子李起英的大儿子,李嘉诚的伯父。民国年间入校读书,这是潮州当时唯一的一所公办小学。后升人广州一所中学,也是公办学校。在传统教育与新式教育的争执不休中,李云章选择接受了与世世代代完全不同的新式教育,学习当时在中国南方刚刚流行的日语。李云章是睿智的,他用自己的判断力摒弃旧的教育模式,正是一种明智之举。  但是,这种大胆让他的父亲实在难以接受。有一段话印证了李起英的迷惑和矛盾:“云章,你为什么要学外国人的语言呢?要知道中国语言是一大宝库,你就是一辈子钻进里面去,相信也是读不完的。我真不明白,日本话有什么好呢?”彼时,李起英已经重病卧床,留在这个世上的时间不多了。依照传统礼法,百善孝为先,既然父亲不允,就把心收回去吧。但李云章选择了袒露自己的想法。他告诉年迈的父亲:“现在已经是民国了,再不是从前的晚清时代。日本虽是一个弹丸之地,但它是东亚的先进国家。我们中国人如果想振兴自己的国家,就必须学习外国人的先进经验。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学习日语的原因。”接下来的路便顺理成章了。李云章没有因为父亲的斥责而止步,而是选择东渡扶桑,开始了自己崭新的留学生涯。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与成功有约:李嘉诚全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0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