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流体的城市-空间句法北京实证研究案例

封面

作者:盛强著

页数:175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1122073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流体的视角出发,以空间句法理论及模型为研究手段,关注城市中的运动尺度、层级结构对自组织空间使用的影响即空间对流的聚集效应。在理论上,为重新认识网络城市、中心流等理论与中心地等传统城市模型的关系,思考空间和尺度等传统概念在新语境下的影响提供了实际案例和研究方法上的支持。在实践上,以北京的交通系统和道路层级结构的发展为例,详细研究了大都市和社区层级活力中心分布的空间逻辑,试图为进一步完善层级网络模型,结合自组织与规划行为,把握道路系统与城市功能活力间的互动关系提供实证案例。

作者简介

盛强,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环境行为学会(EBRA)委员。英国空间句法公司高级咨询顾问。毕业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城市学博士。

本书特色

本书从流体的视角出发,以空间句法理论及模型为研究手段,关注城市中的运动尺度、层级结构对自组织空间使用的影响即空间对流的聚集效应。在理论上,为重新认识网络城市、中心流等理论与中心地等传统城市模型的关系,思考空间和尺度等传统概念在新语境下的影响提供了实际案例和研究方法上的支持。在实践上,以北京的交通系统和道路层级结构的发展为例,详细研究了大都市和社区层级活力中心分布的空间逻辑,试图为进一步完善层级网络模型,结合自组织与规划行为,把握道路系统与城市功能活力间的互动关系提供实证案例。

目录

前言第一章 活力与空间1.1 街道活力、日常生活和商业分布的空间逻辑1.2 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问题1.3 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尺度、流与文化2.1 从“尺度”的问题谈起2.2 从“网络”和“关联性”来重新诠释“尺度”2.3 从中心地与中心流看尺度对城市空间模型的影响2.4 多重物化技术代理下的尺度与文化惯性2.5 几个假设
第三章 空间与社会秩序:历史城市规划理论与日常生活需求的矛盾3.1 本章内容简介3.2 座次、院落和城市功能格局中的同构现象:作为权力表征的空间3.3 都城的规划原则和市场选址的变迁3.4 里坊制的解体与重生:空间作为运动控制工具的变化和稳定性3.5 嵌人物质空间中的文化第四章 运动控制技术、层级结构和大都市尺度中心的变迁4.1 墙与路-一以“划定范围”与“建立联系”为出发点的运动控制策略4.2 运动网络中的层级结构:北京交通系统的发展4.3 北京层级运动网络结构下城市或大都市尺度中心的变化4.4 流、界面与空间中体现的文化惯性第五章 社区级活力中心的空间逻辑5.1 本章内容简介5.2 “隐藏”在街区中:社区级活力中心的空间逻辑5.3 外部空间条件分析5.4 内部空间条件分析5.5 界面空间条件分析5.6 界面、内向性与空间化的文化第六章 市场等级与运动网络6.1 从“农改超”谈日常生活活力的自组织空间逻辑6.2 北京中心区菜市场情况简介6.3 菜市场的规模与等级间的幂律:在统计学意义定义的层级关系6.4 菜市场的分布与城市空间:空间化的层级关系6.5 在小尺度层级体现流的中心性第七章 从居住整合到空间整合7.1 本章内容简介7.2 “尺度层级结构”和“界面逻辑”7.3 空间与社会,物质世界与文化,现代与传统7.4 从社会整合到空间整合的城市
第八章 虚拟与真实——网络时代商业分布的空间逻辑初探8.1 网络信息技术是流体化技术吗
8.2 数据来源与收集8.3 对大众点评网数据的城市尺度空间分析8.4 对大众点评网数据的街区和建筑尺度空间分析8.5 结论与讨论1:酒香不怕巷子深
8.6 结论与讨论2:流体空间,网络空间,超链接空间参考文献致谢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流体的城市-空间句法北京实证研究案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0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