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任理薛静著
页数:210页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70562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应用农业水文模型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作物的水分生产力模拟及种植结构区划开展研究的学术专著, 定量化地探讨了在减少引黄灌溉量条件下主要作物畦灌的推荐灌溉制度、喷灌模式和基于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咸水灌溉方案, 并模拟分析了现状灌溉条件下田间排水几种特定的暗管规格, 在此基础上以提高三种主要作物水分生产力为目标对种植结构进行了区划。
作者简介
任理,男,1959年6月生于北京,工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和水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下水科学战略研究小组”成员。长期致力于数学模型在土壤物理学和地下水文学中的应用研究,在土壤水分、水热、水盐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和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算法及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迁移动态的数学仿真研究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曾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发表学术期刊论文82篇,译文1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目录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畦灌灌溉制度的研究现状 1.2.2 喷灌灌溉制度的研究现状 1.2.3 咸水灌溉模式的研究现状 1.2.4 排水暗管规格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 2.2 SWAP模型简介 2.2.1 水分运动模块 2.2.2 盐分运移模块 2.2.3 作物蒸腾与土面蒸发 2.2.4 作物生长模块 2.2.5 灌溉模块 2.2.6 排水模块 2.2.7 下边界条件 2.3 模型输入 2.3.1 气象 2.3.2 土壤 2.3.3 土地利用 2.3.4 作物和灌溉 2.3.5 地下水 2.3.6 渠道与排水沟 2.3.7 分布式SWAP—WOFOST模型的构建 2.4 灵敏度分析的公式和率定与验证的思路 2.5 水管理响应指标 2.6 “Z—score”标准化方法 2.7 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第3章 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和率定及验证 3.1 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3.2 参数的率定 3.2.1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 3.2.2 土壤盐分运移参数 3.2.3 作物生长参数 3.3 模型的验证 3.3.1 作物产量 3.3.2 农田蒸散量 3.3.3 地下水埋深 3.3.4 排水量与排盐量第4章 引黄灌溉量减少条件下河套灌区主要作物的畦灌推荐灌溉制度及种植结构区划 4.1 畦灌的灌溉情景设置 4.2 畦灌的灌溉情景分析 4.2.1 春小麦 4.2.2 春玉米 4.2.3 向日葵 4.3 推荐的灌溉制度分析 4.3.1 蒸散量、产量和水分生产力 4.3.2 水盐平衡 4.3.3 水管理响应指标 4.4 种植结构区划 4.5 经济效益分析 4.6 小结第5章 引黄灌溉量减少条件下主要作物的喷灌模式及种植结构区划 5.1 喷灌的灌溉情景设置 5.2 喷灌的灌溉情景分析 5.2.1 灌溉量 5.2.2 蒸散量、产量和水分生产力 5.2.3 水盐平衡 5.2.4 水管理响应指标 5.3 种植结构区划 5.4 经济效益分析 5.5 小结第6章 基于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主要作物咸水灌溉模式及种植结构区划 6.1 咸淡水轮(混)灌模式设置 6.2 咸淡水轮(混)灌情景分析 6.2.1 蒸散量、产量和水分生产力 6.2.2 土壤盐分 6.2.3 水管理响应指标与水盐平衡 6.3 种植结构区划 6.4 经济效益分析 6.5 小结第7章 田间排水暗管布设规格对主要作物水分生产力的影响及种植结构区划 7.1 田间排水暗管布设规格的情景设置 7.2 暗管间距和埋深对三种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力的影响 7.3 推荐的暗管布设规格分析 7.3.1 推荐的暗管布设规格 7.3.2 蒸散量、产量和水分生产力 7.3.3 水盐平衡 7.3.4 水管理响应指标 7.4 种植结构区划 7.5 经济效益分析 7.6 小结第8章 灌溉排水条件下以提高主要作物水分生产力为目标的种植结构综合区划 8.1 基于三种畦灌的灌溉制度下的种植结构 8.2 基于两种畦灌和一种喷灌的灌溉制度下的种植结构 8.3 基于三种畦灌和一种喷灌的灌溉制度下的种植结构 8.4 基于四种灌溉制度和推荐的排水暗管规格下的种植结构 8.5 小结第9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