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以傅山文化为例

封面

作者:朱清华著

页数:22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078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3000年之久。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其孕育创造了数量众多而又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时光的流逝中,历代风流人物大都只留在了史册里或历史书里。而傅山不止留名青史,更留在太原百姓记忆中。傅山在去世四百多年间,傅山先生被冠以学海,文化昆仑之称,他所留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弥足珍贵。傅山的一生处处表现其对民族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处处表现志在济世,心忧天下,情怀苍生的胸怀。用自己一生的精力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文化不亡,国家就不会灭亡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不再是口号,它早已内化为傅山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傅山先生的自觉行动。将“中华傅山园”作为切入点,更好的弘扬傅山文化,并且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开来,真正发挥其建设特色文明名城的作用。最终实现名人带动效应。产生名人效益,既有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也有助于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

朱清华(1975——)山西霍州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太原学院副教授,第一最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一级武术套路裁判,国家一级武术散打裁判,国家一级健身气功裁判。先后在第一最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和主持课题研究三项,出版专著《竹心瑜伽功法》,合著《青少年灾难自护手册》,参编教材《大学时尚教材》、《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修订版)、《大学体育教程》。

本书特色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3000年之久。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其孕育创造了数量众多而又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时光的流逝中,历代风流人物大都只留在了史册里或历史书里。而傅山不止留名青史,更留在太原百姓记忆中。傅山在去世四百多年间,傅山先生被冠以学海,文化昆仑之称,他所留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弥足珍贵。傅山的一生处处表现其对民族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处处表现志在济世,心忧天下,情怀苍生的胸怀。用自己一生的精力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文化不亡,国家就不会灭亡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不再是口号,它早已内化为傅山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傅山先生的自觉行动。将“中华傅山园”作为切入点,更好的弘扬傅山文化,并且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开来,真正发挥其建设特色文明名城的作用。最终实现名人带动效应。产生名人效益,既有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也有助于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发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的缘起

第二章 研究的价值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

第三章 研究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界定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逻辑方法与社会史相结合
第二节 文化方法与历史方法相结合
第三节 文献梳理与田野调查相结合
第四节 分析与综合法

第五章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第一节 保护方式较落后
第二节 保护法规制度不健全
第三节 保护开发资金不足
第四节 党政领导认识存在偏差
第五节 文化遗产失去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

第六章 中华傅山园案例分析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二节 中华傅山园基本情况介绍
第三节 中华傅山园的开发与利用
一 规划创新
二 融资创新
三 管理创新
四 中华傅山园利益主体状况分析
五 中华傅山园的辐射影响力分析
六 对于非物质文化项目经济分析
七 透过中华傅山园看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第七章 中华傅山园傅山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傅山其人
一 傅山修身
二 傅山齐家
三 傅山治国平天下
第二节 傅山书法
第三节 傅山拳法
一 傅山拳法的源起
二 傅山拳法的现状
三 研究傅山拳法的意义
四 傅山拳法的开发与利用
五 傅山拳法的修习境界
六 傅山拳法练功要诀
七 傅山拳法修习方法
八 傅山拳法拳谱
九 傅山拳法歌诀(子午太极拳歌诀)
附录
傅山拳法简化一路图解说明
傅山拳法简化二路图解说明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山西省非物质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以傅山文化为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00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