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消逝的草原:一个草原社区的历史.社会与生态

封面

作者:罗意

页数:36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0604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一个较长时段中探讨阿尔泰山南麓一个以哈萨克人为主的社区中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相互强化的机制,重点考察社会历史情境、制度与政策、人群的资源利用行为、人群的环境态度、人口结构与族群关系与草原生态环境关系变迁的过程。这个地处“边地”的社区是大社会中的“地方世界”,外在世界的变化通过行动者的实践渗入到地方社区历史、社会与生态的关系链条之中,引发当地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系统化反应。同时,行动者通过创造性的策略适应不断变迁的内外环境,参与并推动了该社区草原消逝的进程。研究表明,在理解和解释当代草原地区社会与生态关系时,生态人类学需要建构一种基于过程和政治视角的“自然—社会—政治”的分析框架,以在草原地区和游牧社会的当下场景中展开叙述、阐释和分析,将历史、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与生态环境带入到一致的视野里。

作者简介

罗意,汉族,1981年12月生,重庆长寿人。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新疆少数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副教授,人类学博士。长期从事生态人类学、游牧人类学和族群关系的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社会评估项目6项,出版编著1部,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青海民族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2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收录。

本书特色

本书在一个较长时段中探讨阿尔泰山南麓一个以哈萨克人为主的社区中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相互强化的机制,重点考察社会历史情境、制度与政策、人群的资源利用行为、人群的环境态度、人口结构与族群关系与草原生态环境关系变迁的过程。这个地处“边地”的社区是大社会中的“地方世界”,外在世界的变化通过行动者的实践渗入到地方社区历史、社会与生态的关系链条之中,引发当地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系统化反应。同时,行动者通过创造性的策略适应不断变迁的内外环境,参与并推动了该社区草原消逝的进程。研究表明,在理解和解释当代草原地区社会与生态关系时,生态人类学需要建构一种基于过程和政治视角的“自然—社会—政治”的分析框架,以在草原地区和游牧社会的当下场景中展开叙述、阐释和分析,将历史、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与生态环境带入到一致的视野里。

目录

第一章 导论:牧区社会与草原生态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的回顾
一 游牧社会及其变迁的人类学研究
二 牧区发展与草原退化的研究
三 “游牧一定居”连续统
第三节 理论视角:过程生态人类学与政治生态学
一 过程生态人类学
二 政治生态学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与田野过程
三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吐尔洪盆地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
一 生态环境
二 农牧业资源条件
第二节 盆地的族群
一 哈萨克人
二 维吾尔人
三 回汉居民
第三节 从部落到国家:社会制度的转变
一 双重制度
二 双重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 牧与农
第一节 衰落与重现:牧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 游牧业的生产周期
二 游牧业的生产组织形式
三 游牧业的衰落
四 牧业重现
第二节 粮仓之路:农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 四十碗塔尔米:早期粗放农业
二 农业发展的条件
三 水利与开荒
四 粮仓之路
第三节 边缘化:牧业与农业发展的困局
一 牧业的再次衰落
二 农业集约化的困局
三 边缘化困局难破

第四章 游与居
第一节 逐水草而居:长腿的毡房
一 毡房与居住形式
二 畜粪与燃料
三 资源利用的其他方面
四 资源利用的特征
第二节 美好生活:无脚的房屋
一 地窝子与土坯房
二 伐木为柴
三 木材的社区关系网络
四 山林消逝

第五章 顺应与控制
第一节 顺应自然:游牧民的环境态度
一 移动性原则
二 共有产权制度
三 自然禁忌
第二节 控制自然:农业的环境态度及其影响
一 控制自然:农业的环境态度
二 社区内环境态度的多元化
第三节 自然禁忌的突破
一 追根溯源: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被动突破
二 公地悲剧: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主动突破

第六章 传统与现代
第一节 哈萨克游牧民的人口再生产模式
一 “胡大的旨意”:哈萨克游牧民的人口再生产
二 驼背上的孕妇:生育风险
三 制度与观念:生育的社会文化情境
第二节 人口转型:人口再生产模式的变化
一 游牧社会的人口转型
二 人口爆炸:盆地哈萨克族的人口转型
三 人口积压:婚姻圈与人口流动

第七章 失衡与调适
第一节 自然生态失调:盆地生态环境的退化
一 农田生态系统的退化
二 山林生态系统的退化
三 环境风险加剧
第二节 失衡:人地关系的变化
一 动态平衡:游牧时期的人地关系
二 失衡:定居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第三节 调适:发展道路之抉择
一 两代年轻人的抉择
二 盆地内的新机遇
三 燃煤时代

第八章 移民与盆地
第一节 迁移之路
一 迁移的动力与条件
二 移民的特征与类型
三 移民的安置
第二节 移民的生活
一 集体化时期移民之经济生活
二 移民经济生活的多元化
三 移民的社会与文化生活
第三节 共生:日常生活中的族群关系
一 经济生产模式与共生关系
二 共生关系的拓展
三 族际通婚与边界跨越
四 族际关系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第九章 结论
一 社区发展与草原消逝的双重过程
二 社区发展与生态环境之关系的研究框架
三 草原社区发展的经验、教训与前瞻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消逝的草原:一个草原社区的历史.社会与生态》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97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