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唐余宽著
页数:192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41789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研究在深入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之上,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剖”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认为,与过去城镇化发展目标、推进路径和实施内容“一刀切”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在不同区域、不同省市之间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已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趋势,从过去实践来看,这种“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生于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禀赋,不同省市的地理地缘、人口结构及产业结构等决定了应该走不同的城镇化道路。二是内生于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阶段,发达地区在“先行先试”方面拥有完全的优势,其积累的相关经验可以提供给“后发省市”借鉴。但是,本研究认为,过去我国发达地区固然有“发展经验”可供欠发达地区借鉴,但欠发达地区并不是一定要“复制”发达地区走过的路。对于新型城镇化问题,其“新型”就是体现在对城镇化不同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上。因此,对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问题的研究,不仅是一种“补充存在”,更是一种学术意义上的“独立存在”。基于上述讨论,研究试图在现阶段给出一条具有典型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的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以期能够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城镇化发展理论和新型城镇化推进范式,并继而提供学术和政策上的“边际贡献”。
作者简介
男,汉族,1974年出生于贵州。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助理,复旦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工信部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养复旦大学基地主任,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复旦大学基地副主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高级人才发展中心主任。
本书特色
本研究在深入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之上,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剖”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认为,与过去城镇化发展目标、推进路径和实施内容“一刀切”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在不同区域、不同省市之间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已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趋势,从过去实践来看,这种“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生于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禀赋,不同省市的地理地缘、人口结构及产业结构等决定了应该走不同的城镇化道路。二是内生于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阶段,发达地区在“先行先试”方面拥有完全的优势,其积累的相关经验可以提供给“后发省市”借鉴。
但是,本研究认为,过去我国发达地区固然有“发展经验”可供欠发达地区借鉴,但欠发达地区并不是一定要“复制”发达地区走过的路。对于新型城镇化问题,其“新型”就是体现在对城镇化不同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上。因此,对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问题的研究,不仅是一种“补充存在”,更是一种学术意义上的“独立存在”。
基于上述讨论,研究试图在现阶段给出一条具有典型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的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以期能够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城镇化发展理论和新型城镇化推进范式,并继而提供学术和政策上的“边际贡献”。
目录
1.1 本书研究目标
1.2 本书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本书研究内容和思路
1.4 本书研究方法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
第2章 对城镇化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
2.1 城镇化研究理论渊源
2.2 新型城镇化研究理论渊源
第3章 发达国家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经验借鉴
3.1 英国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经验
3.2 美国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经验
3.3 日本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经验
3.4 主要启示
第4章 贵州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基于“熵值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
4.1 贵州省城镇化的基本现状
4.2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的人口要素基础
4.3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的土地要素基础
4.4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的生态要素基础
4.5 什么是“城镇化质量”
4.6 贵州省城镇化质量的测度
4.7 对贵州省城镇化质量内生规律的演变分析
第5章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内生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农民问卷调查的视角
5.1 问卷设计
5.2 问卷调查情况
5.3 实证分析:对数线性模型的应用
第6章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横向比较研究:来自市州层面的经验证据
6.1 贵州省各市州城镇化发展基本情况
6.2 贵州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进程比较——基于理论层面的研究
6.3 贵州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进程比较——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实证研究
6.4 贵州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进程研究——经济学视角下的最优发展路径阐释
第7章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研究
7.1 解决“人”的问题:构建更加合理的且具符合贵州省发展实际的人口发展政策
7.2 解决“地”的问题:推动形成能够可支撑贵州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政策体系
……
第8章 简要结论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主要数据来源
调查问卷
重要资料梳理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