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志情理:艺术的基元

封面

作者:胡家祥著;蔡锺翔,邓光东丛书主编

页数:272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5002085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美学范畴丛书》汇聚了蔡锺翔、陈良运、涂光社、袁济喜等诸多知名学者,对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作了一次全面深入的研究。作者在遵循基本撰写体例的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个性与观点,彰显“和而不同”的学术自由精神,融会中西,将中国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与文化相比较,提出了诸多学术锐见。该套丛书的出版,将为中国美学和中国文论史的研究及体系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胡家祥,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客座教授,国家社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长期致力于人文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观点自成一家之言。相关论文见诸《哲学研究》《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美术观察》《中国哲学史》《文学遗产》《周易研究》《中国文化月刊》和《光明日报》等报刊。系统性专著《审美学》《文艺的心理阐释》《中国哲学原理》《气韵:艺术神态及其嬗变——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学研究》均为常销书。多次获省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本书特色

《志情理:艺术的基元》是《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按探源——征实——发微的顺序全面整理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志”“情”“理”三个范畴。首先主要从宏观的哲学视角切入,描述范畴的历史演变,展示前人的认识所已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然后从艺术批评层面评述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相关观念,诸如“言志”说、“缘情”说等,分析其合理性与局限性;最后落实于发掘古典范畴的丰富内涵,努力会通中西,连接古今,实现创造性地转化,以期确立传统范畴在现代美学理论体系中的应有地位。全书条分缕析,立论切实,新见间出,既充分地占有了史料,又深入地进行了阐发,较好地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目录

导 言/1
上编 志
第一章 “志”范畴的历史变迁/7第一节 以“心”为本——“志”的字义诸说/7第二节 各领千秋——先秦诸子论“志”/13第三节 新的突破——柳宗元论“天爵”/20第四节 融合会通——宋明理学家认识的深化/24
第二章 “言志”说述评/34第一节 “言志”说的形成与变异/34第二节 “言志”说的奠基意义/44第三节 “言志”说的历史局限/55
第三章 “志”范畴的现代阐释/62第一节 “志”的含义/62第二节 艺术是“宣志”的园地/71第三节 “志”在艺术创造中的制导作用/80

中编 情
第一章 “情”范畴的历史展开/97第一节 “情”的字义转化/97第二节 先秦诸子的情感观念/104第三节 汉以后情感观念的发展圆圈/116
第二章 “缘情”说述评/128第一节 水到渠成——“缘情”说的提出/128第二节 观念变革——“缘情”说的积极意义/136第三节 浮华虚弱——“缘情”说的负面效应/143
第三章 “情”范畴的现代阐释/152第一节 “情”的特点与性质/152第二节 艺术是表现情感的王国/162第三节 “情深而文明”/173

下编 理
第一章 “理”范畴的历史演变/187第一节 初步展开——先秦时期/187第二节 继续深化——汉魏至唐/193第三节 地位攀升——宋至清初/198
第二章 审美领域尚“理”倾向的得失/209第一节 艺术发展中尚“理”倾向的反复冒出/209第二节 尚“理”倾向的存在理由/214第三节 尚“理”倾向的负面影响/219
第三章 “理”范畴的现代阐释/225第一节 “理”的含义/225第二节 “理”在艺术家修养中的基础地位/232第三节 “理”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239
结 语/247
后 记/254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志情理:艺术的基元》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82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