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分科时代的通才教育:以清华大学为考察中心 : 1925-1937

封面

作者:徐亚玲著

页数:277页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51867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二十一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清华学为立足点, 从教育理念、招生考试、课程设置、教学活动、人格培养等方面, 全面而深入地考察了通才教育的多种模式, 探讨了通才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深层次影响因素, 展现了分科时代通才教育的复杂面相。

作者简介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国史、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理论等,发表论文多篇。

本书特色

分科制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体制自建立以来所沿袭的传统,而通才教育为应对分科制弊端,弥补人才培养方面视野狭窄的不足而生。作者从这对互补共生关系入手,以清华大学为例,探索了1925-193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改办大学受挫与新大学制度的酝酿
第一节 留美预备学校概况
第二节 改办大学受挫与新大学制度的酝酿

第二章 “造就领袖人才”:新大学制度的尝试与通才教育
第一节 新大学教育宗旨和方针的确立
第二节 新大学学制与课程设置
第三节 选拔可造之才
第四节 教学方法的探索
第五节 新大学制度在争议中停顿

第三章 改弦易辙:学系制下通才教育模式的探索
第一节 学系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学制修改与课程设置
第三节 文理兼重与人才选拔
第四节 教学活动与人格培养

第四章 谋求“学术独立”:罗家伦长校时期的通才教育
第一节 罗家伦长校及其通才教育理念
第二节 课程设置的系统化
第三节 招生活动中文理兼重原则的偏离与回归
第四节 “学术化”方针下的教学活动
第五节 学术团体的兴起与知识面扩展
第六节 “纪律化”方针下的人格培养

第五章 探寻“大学之道”:梅贻琦长校时期的通才教育
第一节 梅贻琦长校及其通才教育理念
第二节 施行“大一不分院系”制度
第三节 课程结构的合理化
第四节 新生招考中的通才标准取向
第五节 教学方法的改进
第六节 师生合作与人格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分科时代的通才教育:以清华大学为考察中心 : 1925-1937》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80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