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画笔墨材料的美学研究

封面

作者:江渝著

页数:216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21609154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画笔墨材料的美学研究》对中国画所需的笔墨材料进行系统研究与分析,共五个部分:第一章,对笔墨的观念展开了清理与分析,确立全书的理论框架;第二章,讨论“笔墨本身”,即笔墨材料作为物理存在之于中国画笔墨实践的价值与意义;第三章根据笔墨实践中形成的操作性制度,讨论笔墨材料在其中发挥的主动作为;第四章对笔墨材料在绘画形象塑造中精神性的主动建构力量予以说明;最后在结语部分,通过对笔墨材料存在论的分析,试图从存在的深度对前面几章的分析加以系统化抽象,认为笔墨材料是以存在者为其根本,在存在者直观当下的存在方式中与存在接触的,就此而言,中国画学并没有真正有意识地去面对存在。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画的笔墨实践及其理论反思
第二节 本书研究方向与写作框架

第一章 笔墨的观念
第一节 笔墨观念研究整理
第二节 书法笔墨与绘画笔墨的比较
第三节 以“材料”定义笔墨

第二章 笔墨本身
第一节 笔、墨、色三方的矛盾关系
第二节 运动的笔墨与运动的身体

第三章 笔墨运用
第一节 笔墨临摹与笔墨程式
第二节 书画同器论

第四章 笔墨效果
第一节 笔墨材料视野中的中国画意、笔关系论
第二节 笔墨材料的审美风格
结语:笔墨的当代命运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中国画笔墨材料的美学研究》:  从本质上来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精神性品质,即便是一粒石子,当你踢它时,它也会对人产生反作用,让人感到些许疼痛,这种近乎完全被动的影响就是精神性力量最为底层的表现之一。对人的身体而言,并不仅仅是大脑具有精神性能力,我们还会谈到心,还会关注到人的双手,正如恩格斯曾经论述的那样,双手不只是人肉体性的肢体器官,它们还是人得以产生的重要因素。法国美术史家福西永这样说:“这双手不仅帮助人实现目标,也有助于树立目标、明确目标。赋予这些目标以形式和形状。人创造了自己的双手——我这样说的意思是.人已逐渐使自己的双手摆脱了动物世界。将它们从远古时代与生俱来的苦役中解救出来。不过,手也创造了人。手使人能够与世界进行某些接触。而人体的其他器官和其他部位则办不到。”①正因为拥有双手,我们才能够使用钥匙,或者拧开门锁,才能够使用键盘来打字。才能够掌握毛笔来书写绘画……这一系列的行为构成了人类精神文明的物质文化②基础。双手以及作为手的延长扩展的工具只要具有足够的精神性力量,它们就能够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所谓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网络社会之类的称呼就是在表明工具的精神力量。笔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发挥着悠远长久的历史作用,数千年的中国绘画艺术史,笔墨伴随始终,它就如同我们的双手一样,不仅为我们所用,还不停地在塑造着我们本身,笔墨作为一种物质文化,渗透到了中国艺术文化精神的各个方面。它作为文房四宝之首为世人珍爱,其物质性存在已经具有了文化价值;它作为书法、绘画的工具材料,生发出一系列的艺术语言、审美风格,披麻皴的空灵温婉,斧劈皴的纵横果敢,使我们面对笔墨痕迹时,拥有浓郁的精神性享受;笔墨精神更作为观念性存在为中国人所重视、传承,正如丁密金先生所说的那样:“对笔墨的认识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由笔墨这种特定的工具材料所决定的独特的技法和材质特性;二是由笔墨形式所凝聚的民族审美观念和传统文化思想。因此,笔墨既是物质名称,也是文化概念。”①  时代变化,工具也会变,从石斧到铁剑,从人脑到电脑,这是工具的具体操作形态的变迁;但在这种外在形态变革的背后,其内在精神却始终被继承、转化了下来。笔墨的工具形制在几千年的岁月中多有改进,制笔、制墨的方法形式数度变革创新,从披柱法到散卓笔,从石墨块到仲将墨;同时,笔墨的技术法则也在不停地丰富拓展,从描法到皴法,从平涂到墨法;但正如黄宾虹先生所言的那样:“笔墨精神,千古不变,章法面目,刻刻翻新。”②“笔墨精神”.即立足于笔墨工具、材料、技法形态而存在发展形成的那些创作、欣赏、评价中国画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当然会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精神力量影响。但笔墨材料是其滋生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其生命的源泉。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画笔墨材料的美学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7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