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魏凯旋著
页数:130页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82487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设计艺术美学知识是现代设计师必需的理论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设计艺术美学是现代设计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科学而不可或缺的理论部分。《设计艺术的美学研究》共分8个章节,分别为:美的本质、美的内容与形式关系、艺术的本质与审美特征、设计艺术的发展、设计艺术美学特征、设计美与环境和谐、设计美的文化渗透和设计中的心理美。 《设计艺术的美学研究》可作为设计学、艺术学、美学、社会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传播学、文化学和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也可供从业人员自学参考。
目录
第一节 史学中的美本质论
第二节 现代美学本质论
第二章 美的内容与形式关系
第一节 真、善、美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美的形式规律
第三节 形式美的特征
第三章 艺术的本质与审美特征
第一节 艺术起源学说
第二节 艺术的本质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四章 设计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 设计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设计与艺术
第五章 设计艺术美学特征
第一节 设计美学原则
第二节 设计艺术美学规律
第三节 设计艺术特征
第四节 设计艺术形态体系
第六章 设计美与环境和谐
第一节 设计与人的环境互动
第二节 设计与自然环境
第三节 设计与社会环境
第七章 设计美的文化渗透
第一节 设计是文化的产物
第二节 设计中的传统文化
第八章 设计中的心理美
第一节 设计与视知觉
第二节 设计的注意与吸引
第三节 设计色彩启发
第四节 光与色的设计
参考文献
节选
《设计艺术的美学研究》: 一、美在情感在美学史上对美是什么也进行过深入的探讨,能明确地提出美的本质问题的首推柏拉图式的情感。柏拉图是第一个对哲学研究提出更深刻的要求的人,他认为美是一门哲学,对于现象事物来讲,认识的不是它们的特殊性,而是它们的普遍性。当柏拉图同希庇阿斯辩论“什么是美”的问题时,他严格地区分了“什么是美”与“什么是美本身”这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就“什么是美”而言,他指出美就是某一具体审美对象及其所以为美的那些属性和特征,是一个理解性表现。如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健壮的马、一个光滑好看的双耳柄对称的汤罐等。而这些对象自身的某些属性,如“恰当的”“有用的”“有益的”“发生快感的”这些心理认知固然可能同美有关联,但它们并不就是“美本身”:“恰当”在不同审美对象有不同的情感表现;“有用”和“使人产生快感”的东西也不一定都可以构成一切审美对象的一般特性,更不是“美本身”的本质规定,也就是说,审美对象及其属性并不等于美的本质。按柏拉图的看法,对美本身,只要理解其中意义,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能使那件事物成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那么,“美本身”究竟是什么呢?柏拉图后来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就是“情感”或“美的情感”。情感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精神实体,他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于“美的情感”,而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一种理性的“心动”表现。也只能把这种“情感”看作心理规律,那么,规律必然要通过具体事物表现出来。柏拉图却把具体审美对象同一般美的本质做了绝对的分割,这必然要导致唯心主义。 对美的本质理解具有主观性。即从人的精神情感世界和心理情感功能中寻求美的根源。以主客观统一论的形式出现,它们并不否认甚至明确肯定美不能离开作为其物质载体的对象及其形式,但认为对象之所以美的决定因素和根源是情感的理解,即人的心灵,人的情感、想象“移人”对象或对象的结构形式表现了人的情感、生命的结果。这种理论作为审美过程的心理描述来说确有见地,反映了人的觉醒和对“自我”的高扬,它是与启蒙运动的兴起,浪漫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哲学的发展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建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既重视人的理性,但又更强调非理性的情感、想象和直觉以及天才和灵感。例如,休谟作为经验论中的唯心派,他否认人对客观规律能做理性把握,强调情感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在美的本质问题上,他把美与美感混为一谈,认为美不在于对象,而是在于人的情感愉快,认为“诗的美,恰当地说,并不在这部诗里,而在读者的情感和审美趣味中”。尽管休谟并不否认理性在审美中的作用,甚至承认审美趣味有客观标准可循,但其主张美的根源和本质存在于心灵的基本倾向是明显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