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封面

作者:任平著

页数:576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32228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从宏观维度及学术理论上再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观点及热点问题,反映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境遇,为重新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广阔的空间,是融资料性、学术性、前沿性和权威性为一体的大型系列丛书,对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展示了我国学者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达到的学术水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本书特色

本丛书以全新视角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进行阐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共5本,由北京师范大学杨耕教授担任丛书总主编。本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从宏观维度及学术理论上再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观点及热点问题,反映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境遇,为重新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广阔的空间,是融资料性、学术性、前沿性和权威性为一体的大型系列丛书,对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展示了我国学者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达到的学术水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目录

导论 深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图谱

第一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域
一、视域统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提反思
二、破除学科壁垒:建立“反思的问题学”
三、从当年到当代:与时俱进的研究视域
四、批判与建设:“改变世界”双向向度
五、资本全球化的总体批判:东西方研究视域的互通
六、“一体两翼”:出场路径与研究视域的统一

第二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与学派谱系
一、研究范式与学派谱系
二、教科书改革范式与教科书学派
三、原理研究范式与体系学派
四、思想史范式与历史学派
五、文本一文献学解读范式与经典学派
六、对话范式与文化学派
七、反思的问题学范式与批判学派
八、新领域研究范式与分析学派
九、中国化研究范式与本土化学派
十、出场学范式与辩证学派

第三章 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历史视域与当代意义
一、资本全球化:马克思思想出场的原初场域
二、全球金融危机分析:马克思“资本批判”历史视域的当代意义
三、资本创新逻辑批判与唯物史观的当代阐释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场路径与理论实质
一、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路径
二、视域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路径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挑战与应答
四、主体辨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路线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实质

第五章 中国新现代性:重写现代性的中国道路
一、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现代性的复杂语境与基本特征
二、历史反思:重写现代性的中国道路
三、差异性社会:中国道路的社会根基
四、跨越“半现代”陷阱:中国道路面临的历史挑战
五、中国道路:重写现代性的世界意义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基本经济制度
一、改革与转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二、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基础
三、创新与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七章 差异性社会的正义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一、差异性社会:社会善治规范体系建构的基础
二、差异的正义:差异性社会的善治逻辑与政治表达
三、和谐政治与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未来

第八章 社会转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
一、社会转型:国家现代治理的需求
二、建设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基本结构与主要问题
三、空间正义:新型城镇化治理的正义之维
四、全球正义:马克思主义全球治理观
五、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

第九章 文明冲突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
一、新全球化与文明对话: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语境
二、“一元与多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文化矛盾
三、三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使命
四、文化“走出去”:努力构建走向世界的中国学术创新体系

第十章 绿色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内在张力:生态文明何以可能
二、生态支持与绿色发展:创造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基本条件
三、美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78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