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洪滨
页数:313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32577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旅游学概论(第3版)/全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材》从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出发,对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旅游业的三个组成部分(旅行社、饭店、交通),旅游市场,旅游的经济意义和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问题,做比较系统的阐述。各章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结构比较合理。 《旅游学概论》是高校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旅游学的一些基本范畴,如旅游、旅游者、旅游动机、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需求和供给、旅游流向和流量、旅游的社会效益等,以及基本理论和观点,应该在研究中做出比较确定的阐述,以利于其他旅游学科的采用和借鉴,或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同时也应该积极吸取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丰富旅游学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
目录
第一节 旅游的本质
第二节 旅游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 现代旅游的特点
第四节 旅游的定义
第五节 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第六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旅游学
第二章 旅游发展简史
第一节 旅游的历史分期
第二节 19世纪中叶以前的旅行和旅游(1840年以前)
第三节 近代旅游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开端(1841~1945年)
第四节 现代旅游的发展及其原因(1946年至今)
第五节 中国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旅游者
第一节 旅游者概念
第二节 旅游客观条件
第三节 旅游主观条件
第四节 旅游种类和旅游者特点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第三节 旅游开发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五节 旅游区(点)及旅游线路的形成
第五章 旅游业
第一节 旅游业的性质
第二节 旅游服务
第三节 旅行社
第六章 旅游设施与交通
第一节 旅游设施的建设
第二节 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主要交通工具及其特点
第四节 现代旅游的非主要交通工具及设施
第七章 住宿业
第一节 住宿业的性质及作用
第二节 住宿业发展简史
第三节 住宿业的类型及等级
第四节 农家院建设
第五节 住宿业的经营和发展趋势
第八章 旅游市场
第一节 旅游市场的概念及内容
第二节 旅游者流动规律
第三节 旅游市场细分
第四节 中国的客源市场分析
第九章 旅游业的经济影响
第一节 旅游业的经济地位
第二节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三节 全面认识旅游业的经济影响
第十章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第一节 旅游与文化
第二节 旅游在社会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第三节 旅游在社会文化中的负效应
第四节 消除旅游负效应的原则
第十一章 旅游发展的途径和趋势
第一节 旅游发展的途径
第二节 我国旅游发展的途径
第三节 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旅游组织和旅游政策
第一节 旅游组织及其职能
第二节 我国的旅游组织及其职能
第三节 国际性旅游组织
第四节 旅游政策
节选
《旅游学概论(第3版)/全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材》: 一、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各个时代旅游的规模、内容和方式。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只为生存而到处奔波,虽然经常从一地到另一地地迁移,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从私有制出现到19世纪前期,在几千年中,人类社会经历了几个不同的社会形态。每个时期的生产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生产力还不十分发达,只有少数拥有特权的统治者才是富有的,而多数劳动者仍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因此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参加旅游的人数很少,多半是皇族、贵族、僧侣等特权阶层。旅游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宗教朝圣、经商和探险考察。这一时期交通不发达,旅游依靠以自然力、人力、畜力为主的舟车。旅游的内容单一,旅游活动范围很小,洲际或国际等长距离旅游几乎很难实现。 19世纪后半叶,由于工业革命的结果,社会财富迅速增加。都市化的形成,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旅游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参加旅游的人数增多了,除了少数富有者外,许多中产阶级也参加进来。火车和轮船也相当发达,使旅游规模和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营旅游开始成为一项经济活动,出现了作为经济行业的旅游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政治形势呈现相对稳定状态,世界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个人收入的提高,工作时间的缩短,闲暇时间的增多,使旅游成为群众性的活动。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完善,科学技术和信息系统的革命,使国际旅游的规模越来越大。现代化旅游设施的大量建设,为旅游者提供了物质基础,增添了旅游的魅力和色彩。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旅游是社会政治、文化的产物 旅游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而是包括政治活动、文化交流、人们往来、商业贸易、体育比赛、学术讨论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旅游作为人们之间普遍性社会交往的一种活动,不仅有助于增加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有助于加强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WTO)在《马尼拉宣言》中指出:“旅游的经济利益,不论如何实际或重大,不是,也不能构成国家决定促进这一活动的唯一标准。” 旅游在缓和国际关系和寻求世界和平方面,在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中,是一个积极的现实的因素。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旅游的社会作用。世界旅游组织每年也都提出一个以和平、自由、友谊、发展和促进等内容为主题的口号,来体现旅游的发展功能。 旅游要素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表明,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首先,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旅游者自身的文化素养、旅游地的社会文化环境都会对旅游者出游的动机和旅游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次,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体现。不管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含有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历史、科学、艺术和民俗风情等社会文化的内容。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可见,旅游资源自身是凝聚着人类精神文化神韵的“神仙”,是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的体现。再次,旅游业的发展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具体表现形式。旅游业的硬件和软件发展,均离不开属于社会文化范畴的科学与技术,离不开文化因素中历史的、艺术的、建筑的各方面的影响。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所体现出来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也可体现出一种非物质的文化内涵。因此,旅游业既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创造出来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旅游媒介,又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