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许建宝
页数:209页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81282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信息传播手段增多,对学校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各种社会问题几乎同时呈现出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这就可能给大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带来迷茫和模糊等现象。由此,微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正确对待学生的合理诉求,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介绍“微时代”的基本定义,“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等问题,列举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事例与成果,对“微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与教育机制构建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为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简介
许建宝,1979年8月生。
河北唐山滦南人,河北科技大学讲师,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河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
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入选河北省骨干辅导员人才库,河北省精英辅导员,连续四年荣获河北省德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河北科技大学优秀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团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主持或主研教育部及省厅级课题7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篇。
本书特色
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信息传播手段增多,对学校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各种社会问题几乎同时呈现出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这就可能给大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带来迷茫和模糊等现象。由此,微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正确对待学生的合理诉求,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介绍“微时代”的基本定义,“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等问题,列举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事例与成果,对“微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与教育机制构建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为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目录
第一节 对“微时代”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围
第四节 “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主体的平等性和自由性
二、内容的丰富性与便捷性
三、形式的多样性与交互性
四、语境的虚拟性和开放性
五、服务的个性化与分享性
六、信息来源的隐蔽性和相对封闭的社群化
第二章 “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
第一节 坚定基本政治信念
第二节 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第三节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优先的理念
第四节 文化知识与思想教育同等重要
一、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统一的整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引性作用
三、正确处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 “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
一、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
二、坚持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科学建设
第二节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三、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原理
四、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五、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
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七、执政党建设理论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第三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与选择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二、重视思政理论课与“潜课程”
三、身教重于言传
四、重要依靠力量——学生干部
第四节 “微时代”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思想政治的定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作用
第四章 “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
二、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 人生价值观教育
第三节 爱国政治观教育
一、基本国情教育
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
……
第五章 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收与借鉴
第六章 我国“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创新
第七章 “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机制构建
第八章 “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