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炜著
页数:196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1122060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情感可以说是纪念性建筑的营建动机、设计导向、分析研究、体验诉求等问题的核心,纪念性建筑发展到今天,相关主题、对象、情感和形态更多元化,也更为关注普通人的存在和情感,涉及的情感模式不仅有崇高、还有悲,更有喜,由此这本由胡炜著的《纪念性建筑的感性形态研究》从情感视角切入,基于相关论说及国内外典例分析,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纪念涉及的这三类情感及相关感性形态的设计思路问题。首先在“崇高”的英雄与战争等纪念中,西方更重表现冲突性力量的“大”,而我们则重和谐;在“悲”的死难等纪念中,包含悲剧性和崇高性两方面,前者在西方常被直接表现,在我国或避讳或转化为表现完满乃至崇高;后者在中西方则分别表现为和谐与对抗;在“喜”的庆典等纪念中,西方重狂欢偏好怪诞形态,而中国则重和谐偏好祥和等感性形态。希望在建筑研究的理性主义大潮中,本书对感性问题的关注能有它的价值。本书可供建筑学类、艺术学类、景观学类等相关专业背景人员及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特色
这本由胡炜著的《纪念性建筑的感性形态研究》主要分为崇高感、悲剧感及“狂欢感”这三个部分,考虑到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一些差异,酌情论说。第一部分有两方面内容:首先分析了西方文化背景下,源自抗争性崇高感、抗争力量的相关英雄和战争纪念主题内容以及相关纪念性建筑感性形态生成等问题;其次阐述了我国文化背景下源自和谐精神的“大美感”的以上相关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西方文化背景下源自悲剧性破坏力的灾难与死亡纪念主题的相关问题,而我国的文化因为更偏好对悲剧性的和谐化表现,可参照“大美感”相关内容,就没有在这里单独讨论。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源自颠覆力量的西方式狂欢感的相关问题以及我国文化背景下国家大庆和谐主题的“欢庆感”纪念性建筑形态的设计思路问题。希望在理性主题的建筑研究大潮中,本书对感性问题的关注能够有它些许的价值。
目录
自序前言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视角 一、感性与纪念 二、感性形态与设计 三、感性形态与情感认同 第二节 研究思路 一、价值判断方面 二、情感态度方面 三、表达角度方面 四、研究内容方面 五、行文结构方面 第三节 研究基础 一、背景内容相关基础 二、崇高感内容的相关基础 三、“大美感”内容的相关基础 四、悲剧感内容的相关基础 五、狂欢感内容的相关基础 六、“欢庆感”内容的相关基础 七、其他相关基础 第四节 研究意义第二章 崇高感的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一节 崇高感的纪念 一、崇高感的内涵 二、崇高感的纪念主题 三、崇高美学即权力美学 四、基于“抗争力量”的崇高感形态设计思路 第二节 “数大” 一、“数大”的内涵 二、体量的“大”的崇高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三、数量的“大”的崇高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三节 “力大” 一、“力大”的内涵 二、力量的“大”的崇高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三、重量的“大”的崇高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四节 “晦暗” 一、“晦暗”的内涵 二、“晦暗”的崇高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本章小结 余论第三章 “大美感”的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一节 “大美感”的纪念 一、崇高问题的可通约性 二、“大美感”的内涵 三、“大美感”的纪念主题 四、基于“民族形式”的“大美感”形态设计思路 第二节 “大壮” 一、“大壮”的内涵 二、“大壮”的“大美感”纪念性场所形态 三、“大壮”的“大美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三节 “和谐” 一、“和谐”的内涵 二、“比例和谐”表达“崇高” 三、“和谐”的“大美感”纪念性场所形态 四、“和谐”的“大美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四节 “明艳” 一、“明艳”的内涵 二、“明艳”的“大美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本章小结第四章 悲剧感的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一节 悲剧感的纪念 一、悲剧感的内涵 二、悲剧感的纪念主题 三、基于“破坏力量”的悲剧感形态设计思路 第二节 “残缺” 一、“残缺”的内涵 二、“残缺”的悲剧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三节 “失序” 一、“失序”的内涵 二、“失序”的悲剧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四节 “晦暗” 一、再释“晦暗” 二、“晦暗”的悲剧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本章小结 余论:“去”悲剧感第五章 狂欢感的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一节 狂欢感的纪念 一、狂欢感的内涵 二、狂欢感的纪念主题 三、广场上的“狂欢” 四、基于“重生力量”的狂欢感形态设计思路 第二节 “怪诞” 一、“怪诞”的内涵 二、“怪诞”形态的狂欢感 三、“怪诞”形态的生成 四、“怪诞”的狂欢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三节 “欢动” 一、“欢动”的内涵 二、“欢动”的形态 三、“欢动”形态的狂欢感 四、“欢动”的狂欢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四节 “绚烂” 一、绚烂的内涵 二、绚烂的基本感受 三、“绚烂”的狂欢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本章小结 余论第六章 “欢庆感”的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一节 “欢庆感”的纪念 一、“欢庆感”的内涵 二、“欢庆感”的纪念主题 三、基于“传统再现”的“欢庆感”形态设计思路 第二节 “祥瑞” 一、“祥瑞”的内涵 二、“祥瑞”的“欢庆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三节 “律动” 一、再释“律动” 二、“律动”的“欢庆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第四节 “绚丽” 一、中国传统节 庆的“绚丽” 二、“绚丽”的“欢庆感”纪念性建筑形态 本章小结第七章 结语情与感的力量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纪念性建筑的感性形态研究》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77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