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反省与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的理论考察

封面

作者:高希中著

页数:24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016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建国后大陆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主要目标有三:一则系统梳理前贤在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二则针对其中的“规律”、“进步”、“道德价值评判”、“道德与事功评判的关系”等几个问题有所探究;三则探讨道德评判对古代历史人物评价的意义。强调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评判,有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就历史言,继承优秀的史学传统,再创优秀的史学;就现实言,使人们重温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育化人心,净化社会。

作者简介

高希中,男,1974年10月生,籍贯山东滨州,2008年毕业于人民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5年7月参加工作,2012年8月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马克思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工作,现为助理研究员。

本书特色

  历史人物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人物评价是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反省与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的理论考察》按照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逻辑分类方式,系统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历史人物评价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主要成果及存在问题,并对其中不同学术观点进行了比较或进一步探究。《反省与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的理论考察》的显著特点是主张重视历史人物评价的道德标准,并冀望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其一,重视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评价有助于促进今后史学研究补弊救偏。其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内如何将道德评价标准与其他标准统一起来,《反省与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的理论考察》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其三,将道德评价的价值观念投射到现实社会中,有助于纠正“功利主义”倾向,抑制片面强调“成功”而不择手段的行为。
  当然,《反省与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的理论考察》强调重视历史人物评价的道德标准,但并不主张它是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也丝毫不否认其他评价标准或理念的价值和意义。

目录

绪论

一 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二 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及问题

第一章 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20世纪后半期历史人物评价的演变

一 1949年至1966年–价值体系的重建与实践

二 1977年至1989年–从拨乱反正到初步繁荣

三 1990年至今–繁荣与局限

第二节 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

一 历史人物评价的总原则–唯物史观

二 历史人物评价的具体理论问题

第三节 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

一 阶级分析法

二 “历史主义”方法

三 全面论、方面论、阶段论

第二章 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类型

第一节 历史作用标准

一 “一标准”论

二 “两标准”论

三 “三标准”论

第二节 其他标准

一 现实需要标准

二 人民利益标准

三 反帝反封建标准

四 近代化标准

五 环境标准

六 实践标准

七 学术成就标准

八 多元标准

第三章 历史人物评价与道德判断

第一节 历史学中的价值判断问题

一 历史非“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

二 史学非史料学

三 人文性–道德价值判断的学科基石

四 道德价值观对历史人物研究的影响

第二节 古典史学善恶褒贬传统

一 《春秋》史观与善恶褒贬

二 近世史学中的善恶褒贬

三 西方史学中的道德观

四 传统道德标准的深层内涵

第三节 当代史学道德标准的衰减与下沉

一 弱化道德评价的表现

二 关于道德标准弱化的反思

三 正确认识和处理事功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新型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反思与重建

第一节 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多元取向

第二节 历史人物评价的原则

一 求真原则

二 人文原则

三 正义与公正原则

四 历史主义原则

五 生态原则

六 普适原则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反省与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的理论考察》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6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