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曹务坤著
页数:21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913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系“研究阐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民族法治体系、维护民族大团结研究(14ZDC025)”阶段性研究成果。本书稿由五个部分构成:绪论、明清时期贵州的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明代贵州民田制度、清代贵州民田制度、明清时期贵州民田制度变迁及其启示。沿着从“结构和动因”到“功能和意义”的研究路径,运用法社会学理论和物权理论对明清时期贵州民田的所有权制度、用益物权制度和登记制度、明清时期贵州民田制度变迁及其启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明清时期贵州民田制度的结构、特征、成因及功能。
作者简介
曹务坤,男,1972年11月9日出生,法学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财经大学民族法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贵州省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主要从事民商法学和民族法学研究。先后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0篇,主持国家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厅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重大招标课题一项,省级课题4项,厅级课题3项,获奖2项。
本书特色
曹务坤,男,湖南永兴县人,1972年11月9日出生,法学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财经大学民族法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贵州省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主要从事民商法学和民族法学研究,先后出版专最4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课题l项、国家重大委托课题子课题、省级课题3项、主持厅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重大招标课题、省级课题4项、厅级课题3项,获奖2项。
目录
第一章 明清时期贵州的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第一节 明代贵州的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一 政治背景:改土归流二 社会背景:“夷多汉少”和大片“生界”第二节 清代贵州的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一 政治背景:改土归流和对苗疆的控制二 社会背景:移民与世居民族的矛盾凸显
第二章 明代贵州民田制度第一节 明代贵州民田所有权制度一 耕地户主所有制二 “物归原主”制度三 通过刑法加以保护民田所有权第二节 明代贵州民田用益物权制度一 给予明代贵州移民开荒地用益物权二 民田租佃的规制三 民田抛荒的规制四 提高夷民民田收益权能第三节 明代贵州民田登记制度一 民田登记范围二 民田登记内容三 民田登记法律性质四 民田登记法律效力五 民田登记模式
第三章 清代贵州民田制度第一节 清代贵州民田所有权制度一 民田所有权取得制度二 民田所有权变更制度三 苗民田土所有权保护制度四 黔东南碑刻上的田土所有权制度五 从诚信视角看民田所有权契约文书六 田土所有权纠纷解决制度第二节 清代贵州民田用益物权制度一 山林租佃制度二 人工造林制度和护林制度三 祖坟田土使用制度四 苗疆民田租佃的规制五 田土抵当制度六 民田开荒制度和抛荒制度第三节 清代贵州民田登记制度一 民田登记范围二 民田登记内容三 民田登记法律性质四 民田登记法律效力五 民田登记模式
第四章 明清时期贵州民田制度的变迁轨迹及其启示第一节 明清时期贵州民田制度的变迁轨迹一 民田权利变动的变迁轨迹:从“身份”到“契约”二 民田权能变迁轨迹:由“统一”到“分离”三 民田制度的价值目标变迁轨迹:从“象征资本”到“经济资本”第二节 明清时期贵州民田制度的启示一 明代贵州民田抛荒制度的启示二 清代贵州林地制度的启示三 清代贵州民田所有权纠纷解决制度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