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东芳
页数:242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010783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论述的是文人画家与工匠之间较为复杂的关系,二者不仅存在着合作和转化,还存在着融合和平行渗透的关系。在前两章中,叙述了工匠在与画家的互动中,工匠通过积极的学习,使得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绘画技艺都有所增长,画家与工匠的身份集于一身,将工艺与绘画结合,推动艺术的发展;文人画家参与到工匠的技艺活中,从工匠那里吸取营养,丰富自己;而工匠开始学习绘画,修养不断地提高,最终成为文人画家。作者通过个案分析了工匠与画家的审美逐渐趋同、共同提升的现象,画家也吸收了工匠所创制的艺术品的神韵,并将其运用在绘画创作中,使得艺术不断向前推进。正是这样的艺术史现象,促使每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特征和审美观念,标志着工匠文人化已成为历史事实。
作者简介
张东芳,女,河南郑州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在读。研究方向是中外美术文化史。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美术研究》《美术学报》《西北美术》等刊物。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学。
曾参加由甘肃省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与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丝绸之路与宗教传播”学术研讨会、由云冈石窟研究院·忻州师范学院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图像乐舞重建复现研讨会、第七届北京大学美术史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原美术”全国首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并发表论文及演讲。
本书特色
★著名美术史家王逊早就指出:中国美术有两个传统:一为士大夫美术,一为工匠美术,并提及明至清中叶工匠美术的兴盛。很长时间以来,分别研究两个传统的著作所见多有,而研究二者关系的成果殊甚寥寥,更没有专著问世。张东芳博士此书,则专门讨论明清艺术史上文人画家与各类工匠的互动、艺术工匠身份向画家的转换、在俗文化雅化和雅文化世俗化雅玩盛行的背景下文人画家与工匠审美趣味的趋同,以及作品中古雅趣味与工匠精神结合这些艺术史上尚未研究的问题。在画史研究上另开新径,分析周详,别有所见,堪称一部将画史、工艺史和物质文化史结合起来带有跨界意义的著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该书立足审美素养、绘画技法等,首次对明清工匠与文人画家之间的互动与转化、渗透与融合关系展开研究,多学科交叉,深入而具体地回答了明清艺术何以呈现出独特面貌与意趣等基本问题,令人耳目一新,不但具有很好的学术参考价值,而且为我们认知明清艺术史提供了新视点、新方法与新知识。
——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韩刚
目录
第一节 工匠与画家互动的基础:明清时期的工匠制度
第二节 工匠与画家互动的技法指导:画工口诀《绘事指蒙》
一、《绘事指蒙》的色彩观
二、《绘事指蒙》中体现的文人画因素
三、《绘事指蒙》中的宗教因素
四、《绘事指蒙》与文人画诀
五、《绘事指蒙》与明初宫廷院画
第二章 工匠与画家互动在物中的显现
第一节 明清画家对于工艺的参与
第二节 竹工与文人画家之间的关系
一、工匠与画家之间的身份关系及其多样性
二、工匠与文人画家的统一关系
三、工匠与文人画家关系中的传播问题
第三节 刻工与画家的互动
一、版画刻工与画家之关系
二、版画刻工与画家合作的因素
三、版画刻工与画家合作的成果
四、作品中的画意展现二者之间的关系
五、石刻刻工与画家的关系
六、从文化变迁看画家与刻工之关系
第四节 笔墨纸砚制作工匠与文人、画家之间的互动
一、笔工与文人、画家
二、墨工与文人、画家
三、纸工与文人、画家
四、砚工与文人、画家
小结
第三章 工匠与文人画家之间互动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吴门四家
一、沈周与民间工匠文化
二、文徵明与民间工匠文化
三、唐寅与民间工匠文化
四、仇英与民间工匠文化
五、仇英与文徵明合作之影响
第二节 刻工与文人画家
一、刘源与朱圭
二、任熊与刻工
第三节 绣工与董其昌
第四节 铁匠与萧云从
一、二人之师生关系
二、二者的交往对于萧云从艺术创作的影响
第五节 漆工与文人画家
第六节 陶工与文人画家
第七节 陕西民间画工与海派、扬州画派
小结
第四章 工匠成长为画家的美术史现象
第一节 工匠成长为画家美术史现象概述
第二节 由工匠成为画坛名家的典型
一、戴进
二、仇英
三、齐白石
第五章 工匠与文人画家之间的雅俗趣味
第一节 何为雅、俗
第二节 雅、俗在器物和绘画方面的表现
第三节 明清时期风俗画的雅俗
一、岁朝图的产生
二、《岁朝图》的创作内容及其发展演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