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

封面

作者:季中扬著

页数:20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942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稿通过深入研究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与审美认同,使艺术美学研究突破经典艺术的疆界,恢复艺术与日常经验之间的连续性,把艺术美学研究的视域从个人体验扩展到集体记忆与审美认同,有益于促进艺术美学体系的重构。本书稿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民间艺术的美学体系研究(编号2013M54163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编号2014T70509)。

作者简介

季中扬最的这本《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主 要研究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有别于精英艺术的特殊性 ,从而为解读民间艺术之美奠定理论基础。本书提出 ,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在审美方式上不同于现代美学 所建构的分离的、对象化的、静观的审美,而是一种 多感官联动的、融入性的审美;民间艺术之美不是高 大玄远之美,而是一种“亲近之美”;在价值取向上 ,它不同于重视新颖性、陌生感的求异性审美,而是 一种重视群体经验的认同性审美;在审美理想方面, 民间造型艺术往往以图案与色彩寓意吉祥为美,民间 表演艺术则崇“奇”尚“乐”,体现了“生命力的高 涨”。本书还指出,中国传统艺术包括文人士大夫艺 术与民间艺术两种基本形态,文人士大夫艺术或体现 儒家美学精神,或体现道家美学精神,民间艺术则主 要体现直接来自本原哲学的“生生”美学精神,这种 美学精神祝福和祝愿生命繁衍不止、生生不息,肯定 和赞美生命健康、强力的状态,偏爱热烈、喜庆、饱 满、丰富等体现生命力高涨感的艺术形象;民间艺术 所体现的“生生”美学精神与儒家美学精神、道家美 学精神一同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三个基本维度。

本书特色

  季中扬最的这本《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主 要研究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有别于精英艺术的特殊性 ,从而为解读民间艺术之美奠定理论基础。本书提出 ,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在审美方式上不同于现代美学 所建构的分离的、对象化的、静观的审美,而是一种 多感官联动的、融入性的审美;民间艺术之美不是高 大玄远之美,而是一种“亲近之美”;在价值取向上 ,它不同于重视新颖性、陌生感的求异性审美,而是 一种重视群体经验的认同性审美;在审美理想方面, 民间造型艺术往往以图案与色彩寓意吉祥为美,民间 表演艺术则崇“奇”尚“乐”,体现了“生命力的高 涨”。本书还指出,中国传统艺术包括文人士大夫艺 术与民间艺术两种基本形态,文人士大夫艺术或体现 儒家美学精神,或体现道家美学精神,民间艺术则主 要体现直接来自本原哲学的“生生”美学精神,这种 美学精神祝福和祝愿生命繁衍不止、生生不息,肯定 和赞美生命健康、强力的状态,偏爱热烈、喜庆、饱 满、丰富等体现生命力高涨感的艺术形象;民间艺术 所体现的“生生”美学精神与儒家美学精神、道家美 学精神一同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三个基本维度。

目录

第一章 导论一 “民”“民间”“民间艺术”二 审美经验三 民间艺术作为文艺美学研究对象
第二章 民间艺术是艺术吗第一节 艺术观念史与民间艺术第二节 美学话语对民间艺术的贬抑第三节 民间艺术的特殊性一 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二 民间艺术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三 民间艺术离不开民俗文化传统
第三章 民间艺术的创作经验第一节 “通过程式”创作第二节 民间艺术的思维方式一 表征思维二 “阴阳”思维三 超时空思维第三节 “表现”与“再现”
第四章 多感官联动审美第一节 审美感官第二节 民间艺术审美活动中多感官联动现象一 饮食中的民间艺术与多感官联动审美二 民间日常用具与多感官联动审美三 民间表演艺术与多感官联动审美第三节 多感官联动审美的美学意义
第五章 融入性审美第一节 审美态度第二节 审美与融人第三节 民间艺术的审美空间与融人性审美
第六章 认同性审美第一节 审美与认同第二节 民间象征文化系统与认同性审美一 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二 民间艺术的象征体系三 民间艺术审美主体对象征文化体系的辨识与认同第三节 民间艺术的程式化与认同性审美
第七章 民间艺术的审美理想第一节 以“生生”为美一 “生生”作为古典美学范畴二 “生生”美学落实于民间艺术三 民间艺术的“生生”之美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维度第二节 以吉祥为美第三节 崇“奇”尚“乐”一 崇“奇”二 尚“乐”
余论 民间艺术审美经验的现代性困境及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6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