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牛菁编著
页数:210页码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4285856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校外教育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梳理了校外教育管理变革的背景基础,明确了校外教育的重要价值与意义。聚焦校外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结合信息化校外教育管理平台的实际案例,积极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外教育改革和探索。阅读本书,你就能够对校外管理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校外教育管理与评价的现状。
作者简介
牛菁,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系教育管理专业硕士,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教委第三期“双名工程”校外教育基地学员,上海市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闵行区领军人才。从事校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二十余年,曾荣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校外教育先进个人、闵行区记大功等荣誉。
本书特色
本书厘清了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理性认识,明确了现代校外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认清和把握了制约校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向读者讲解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校外教育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梳理了校外教育管理变革的背景基础。聚焦校外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结合信息化校外教育管理平台的实际案例,积极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外教育改革和探索,不断形成和总结经验,探索校外教育规律,为迎来校外教育的大繁荣和大发展做贡献。
目录
引言:信息时代的校外教育——我们的思考…………………………………… 1
一、明确校外教育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3
二、聚焦校外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5
三、推动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外教育变革………………………………… 9
上编:明确校外教育管理变革的背景基础
第一章: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外教育管理与评价的改革背景………………… 15
第一节信息时代需要怎样的校外教育转型………………………………… 16
一、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 16
二、信息时代的校外教育…………………………………………………… 18
第二节转型中的校外教育需要怎样的管理和评价………………………… 25
一、校外教育管理的问题与改革…………………………………………… 25
二、校外教育评价的问题与改革…………………………………………… 30
第二章: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外教育管理与评价的理性认识………………… 35
第一节关于“校外教育管理”的理性认识…………………………………… 36
一、校外教育管理的相关研究……………………………………………… 36
二、校外教育管理的理性认识……………………………………………… 44
第二节关于“校外教育评价”的理性认识…………………………………… 45
一、关于教育评价问题的相关研究………………………………………… 46
二、校外教育评价的理性认识……………………………………………… 52
中编:聚焦校外教育的管理问题
第三章:校外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变革理念……………………………… 57
第一节当下校外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梳理………………………………… 58
一、校外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问题…………………………………… 60
二、校外教育教师的管理意识问题………………………………………… 60
三、校外教育管理的效率问题……………………………………………… 61
四、校外与校内教育管理的融合问题……………………………………… 62
五、校外教育的管理方法问题……………………………………………… 64
六、校外教育管理的基本认知问题………………………………………… 65
第二节未来校外教育管理的变革理念……………………………………… 66
一、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要规范…………………………………… 66
二、校外教育活动要体现教育特性………………………………………… 67
三、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实现功能的互补……………………………… 68
四、要加强校外教育的理论研究…………………………………………… 68
五、要丰富校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69
六、要促进校外教育者的专业成长………………………………………… 69
第四章: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校外教育管理机遇与挑战…………………… 71
第一节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校外教育管理机遇…………………………… 72
一、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校外教育管理的手段…………………………… 73
二、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校外教育管理的人性化渠道…………………… 73
三、现代信息技术增强了校外教育管理的时效性………………………… 74
四、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校外教育管理的便捷性………………………… 74
第二节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校外教育管理挑战…………………………… 75
一、信息技术对校外教育管理机构的挑战………………………………… 75
二、信息技术对校外教育管理方式的挑战………………………………… 76
三、信息技术对校外教育管理公平性的挑战……………………………… 76
四、信息技术对校外教育管理者素质的挑战……………………………… 77
第三节树立适应信息时代的校外教育管理创新意识……………………… 77
一、管理思想创新共识的建立……………………………………………… 77
二、管理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 78
三、管理方式创新的改革…………………………………………………… 79
第五章: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外教育管理平台建设…………………………… 80
第一节信息化校外教育管理平台的建设依据……………………………… 81
一、以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为依据………………………………… 81
二、以闵行区电子学生证运行实践为依据………………………………… 84
三、以信息时代校外教育管理的发展需要为依据………………………… 91
第二节信息化校外教育管理平台的结构功能……………………………… 93
一、信息化校外教育管理平台的系统设计………………………………… 93
二、信息化校外教育管理平台的功能架构………………………………… 96
第三节信息化校外教育管理平台的运行成效……………………………… 105
一、为区教育数据管理平台大数据池提供数据支持……………………… 106
二、促进了校外教育的转型发展…………………………………………… 106
三、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水平………………………………………………… 107
第四节信息化校外教育管理平台的实践案例……………………………… 115
下编:探索校外教育的评价问题
第六章:当前校外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梳理………………………………… 139
第一节梳理基础教育评价的普遍性问题…………………………………… 140
一、教育评价价值的背离…………………………………………………… 141
二、教育评价责任的错位…………………………………………………… 141
三、教育评价个性的缺失…………………………………………………… 142
四、教育评价动机的扭曲…………………………………………………… 142
五、教育评价方式的单一…………………………………………………… 142
第二节聚焦校外教育评价的特殊性问题…………………………………… 143
一、对校外教育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不够重视……………………………… 144
二、对校外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不够科学……………………………… 145
三、对校外教育结果的呈现与运用不够合理……………………………… 146
第七章: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校外教育评价机遇与挑战…………………… 148
第一节信息时代带来的校外教育评价机遇………………………………… 149
一、信息时代的发展丰富了教育评价的内涵与功能……………………… 150
二、信息时代的发展能够满足教育评价的过程性………………………… 151
三、信息时代的发展有助于更好地反馈教育评价结果…………………… 152
四、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教育评价的个性化有了可能…………………… 153
五、信息时代的发展有助于满足多元评价主体的需要…………………… 153
第二节信息时代带来的校外教育评价挑战………………………………… 154
一、化解不良数据风险的挑战……………………………………………… 154
二、避免泄露学生隐私的挑战……………………………………………… 155
三、转变评价主体抵触情绪的挑战………………………………………… 155
第八章:信息时代校外教育可行的学生评价方式…………………………… 158
第一节关注过程是校外教育评价的必然选择……………………………… 160
一、教育评价关注过程的意义……………………………………………… 160
二、教育评价关注过程的方法……………………………………………… 162
第二节数据积累是校外教育评价的必要基础……………………………… 163
一、如何理解“真实性”评价………………………………………………… 165
二、如何保证评价的“真实性”……………………………………………… 167
第三节促进发展是校外教育评价的核心目标……………………………… 168
一、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理念…………………………………………… 170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要求…………………………………………… 171
第九章: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外教育评价设计………………………………… 173
第一节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积分评价系统的建立…………………………… 175
一、系统建设的基本目标…………………………………………………… 175
二、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176
三、系统的主要运作方式…………………………………………………… 176
四、系统展现的评价理念…………………………………………………… 177
第二节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积分评价系统的运行…………………………… 178
一、重构校外教育的评价指标……………………………………………… 178
二、重聚校外教育的信息来源……………………………………………… 178
三、重建校外教育的评价方式……………………………………………… 179
第三节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积分评价系统的案例…………………………… 186
结语:成为一个专业的校外教育管理者……………………………………… 197
参考文献……………………………………………………………………… 207
一、明确校外教育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3
二、聚焦校外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5
三、推动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外教育变革………………………………… 9
上编:明确校外教育管理变革的背景基础
第一章: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外教育管理与评价的改革背景………………… 15
第一节信息时代需要怎样的校外教育转型………………………………… 16
一、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 16
二、信息时代的校外教育…………………………………………………… 18
第二节转型中的校外教育需要怎样的管理和评价………………………… 25
一、校外教育管理的问题与改革…………………………………………… 25
二、校外教育评价的问题与改革…………………………………………… 30
第二章: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外教育管理与评价的理性认识………………… 35
第一节关于“校外教育管理”的理性认识…………………………………… 36
一、校外教育管理的相关研究……………………………………………… 36
二、校外教育管理的理性认识……………………………………………… 44
第二节关于“校外教育评价”的理性认识…………………………………… 45
一、关于教育评价问题的相关研究………………………………………… 46
二、校外教育评价的理性认识……………………………………………… 52
中编:聚焦校外教育的管理问题
第三章:校外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变革理念……………………………… 57
第一节当下校外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梳理………………………………… 58
一、校外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问题…………………………………… 60
二、校外教育教师的管理意识问题………………………………………… 60
三、校外教育管理的效率问题……………………………………………… 61
四、校外与校内教育管理的融合问题……………………………………… 62
五、校外教育的管理方法问题……………………………………………… 64
六、校外教育管理的基本认知问题………………………………………… 65
第二节未来校外教育管理的变革理念……………………………………… 66
一、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要规范…………………………………… 66
二、校外教育活动要体现教育特性………………………………………… 67
三、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实现功能的互补……………………………… 68
四、要加强校外教育的理论研究…………………………………………… 68
五、要丰富校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69
六、要促进校外教育者的专业成长………………………………………… 69
第四章: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校外教育管理机遇与挑战…………………… 71
第一节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校外教育管理机遇…………………………… 72
一、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校外教育管理的手段…………………………… 73
二、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校外教育管理的人性化渠道…………………… 73
三、现代信息技术增强了校外教育管理的时效性………………………… 74
四、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校外教育管理的便捷性………………………… 74
第二节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校外教育管理挑战…………………………… 75
一、信息技术对校外教育管理机构的挑战………………………………… 75
二、信息技术对校外教育管理方式的挑战………………………………… 76
三、信息技术对校外教育管理公平性的挑战……………………………… 76
四、信息技术对校外教育管理者素质的挑战……………………………… 77
第三节树立适应信息时代的校外教育管理创新意识……………………… 77
一、管理思想创新共识的建立……………………………………………… 77
二、管理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 78
三、管理方式创新的改革…………………………………………………… 79
第五章: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外教育管理平台建设…………………………… 80
第一节信息化校外教育管理平台的建设依据……………………………… 81
一、以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为依据………………………………… 81
二、以闵行区电子学生证运行实践为依据………………………………… 84
三、以信息时代校外教育管理的发展需要为依据………………………… 91
第二节信息化校外教育管理平台的结构功能……………………………… 93
一、信息化校外教育管理平台的系统设计………………………………… 93
二、信息化校外教育管理平台的功能架构………………………………… 96
第三节信息化校外教育管理平台的运行成效……………………………… 105
一、为区教育数据管理平台大数据池提供数据支持……………………… 106
二、促进了校外教育的转型发展…………………………………………… 106
三、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水平………………………………………………… 107
第四节信息化校外教育管理平台的实践案例……………………………… 115
下编:探索校外教育的评价问题
第六章:当前校外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梳理………………………………… 139
第一节梳理基础教育评价的普遍性问题…………………………………… 140
一、教育评价价值的背离…………………………………………………… 141
二、教育评价责任的错位…………………………………………………… 141
三、教育评价个性的缺失…………………………………………………… 142
四、教育评价动机的扭曲…………………………………………………… 142
五、教育评价方式的单一…………………………………………………… 142
第二节聚焦校外教育评价的特殊性问题…………………………………… 143
一、对校外教育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不够重视……………………………… 144
二、对校外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不够科学……………………………… 145
三、对校外教育结果的呈现与运用不够合理……………………………… 146
第七章: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校外教育评价机遇与挑战…………………… 148
第一节信息时代带来的校外教育评价机遇………………………………… 149
一、信息时代的发展丰富了教育评价的内涵与功能……………………… 150
二、信息时代的发展能够满足教育评价的过程性………………………… 151
三、信息时代的发展有助于更好地反馈教育评价结果…………………… 152
四、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教育评价的个性化有了可能…………………… 153
五、信息时代的发展有助于满足多元评价主体的需要…………………… 153
第二节信息时代带来的校外教育评价挑战………………………………… 154
一、化解不良数据风险的挑战……………………………………………… 154
二、避免泄露学生隐私的挑战……………………………………………… 155
三、转变评价主体抵触情绪的挑战………………………………………… 155
第八章:信息时代校外教育可行的学生评价方式…………………………… 158
第一节关注过程是校外教育评价的必然选择……………………………… 160
一、教育评价关注过程的意义……………………………………………… 160
二、教育评价关注过程的方法……………………………………………… 162
第二节数据积累是校外教育评价的必要基础……………………………… 163
一、如何理解“真实性”评价………………………………………………… 165
二、如何保证评价的“真实性”……………………………………………… 167
第三节促进发展是校外教育评价的核心目标……………………………… 168
一、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理念…………………………………………… 170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要求…………………………………………… 171
第九章: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外教育评价设计………………………………… 173
第一节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积分评价系统的建立…………………………… 175
一、系统建设的基本目标…………………………………………………… 175
二、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176
三、系统的主要运作方式…………………………………………………… 176
四、系统展现的评价理念…………………………………………………… 177
第二节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积分评价系统的运行…………………………… 178
一、重构校外教育的评价指标……………………………………………… 178
二、重聚校外教育的信息来源……………………………………………… 178
三、重建校外教育的评价方式……………………………………………… 179
第三节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积分评价系统的案例…………………………… 186
结语:成为一个专业的校外教育管理者……………………………………… 197
参考文献……………………………………………………………………… 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