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美国的困局与出路-新世界的无序状态与谎言

封面

作者:(美)邝本德著,王喜六等译

页数:427页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8074105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9.11后,美国一片混乱:政治沙尘暴频降,美元不景气,石油问题棘手。亟待从地缘政治上进行建设性变革。但是,怎样整治,怎样变革,怎样发展,才能在21世纪继续称雄世界?…… 本书是一部涉及面很宽、读起来有滋有味的著作……喂,快醒醒吧。世界在前进,你要是死抱着昨天的思维方式,那就要跟不上了。本书既采用了迈克尔·摩尔高明的写作手法,又揉入了促膝聊天的特点——不时地扯开去,插进一些作者突然想到的奇闻妙语,使你忍俊不禁,从而在严肃的阅读、思考过程中得以打个岔,开开心。

作者简介

彼得·G·德克拉塞尔(中文名邝本德),美国人,一直以体现美、中两国大公司商业利益为己任,专门帮助他们在东西方文化间牵线搭桥。1989年以来,他一直常驻于香港、马尼拉和上海。他的第一位妻子是美国人,他们和子女一起在洛杉矶成住多年。后来他移居亚洲,娶一上海女子为妻,在香港生有一子。身为一家战略咨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游历极广,经常往返于亚洲、中东、欧洲和南北美洲。他创立了主要以有钱电视和卫星为传媒的商贸出版业,还就亚洲的传媒问题编发过大量文章。

德克拉塞尔先生1947年生于英格兰,父母系逃离布尔什维克革命的俄国人。父亲是白俄罗斯人,信奉基督教,在以色列独立战争时随英国部队在巴勒斯坦驻防,遇犹太女子里娃·科恩,两人步入爱河,得此爱果。

他跟随在英国广播公司当记者的父亲大卫·德克拉塞尔在国际上多个热点地区度过了青少年时代。他的正规教育主要是在瑞士、塞浦路斯和以色列接爱的。1964年乘“和平号”客轮到纽约后,他进入纽约城市学院就读并担任摄影师。后来,他转到西海岸学习政治学。1968年作为优等生从加州州立大学中东比较政府和中-苏共产生主义研究专业毕业后,即在芝加歌为当年召开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在会担任摄影师,遂开始攻读法律研究生,转到旧金山后继续攻读,197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学位。

本书特色

“……彼得展现了美国的一些容易被人们忘却的真实情况。读起来引人入胜。”

——何志平

“彼得·德克拉塞尔简直是疯了,不过,确实有许多事情使他发疯。许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拿起枪,但彼得不会。他拿起了笔,写出了你或许持不同意意见的书。《美国的固局与出路》就是这样的著作。我在阅读时在书上做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其中只有几处写的是‘阿门,老弟!’我对此书并非都赞同,它也没改变我的生活,但是,在我的思想深处——我又无法准确指出在哪些——有个声音说‘……有道理。’”

——大卫·欧瑞尔 香港总商会首席经济学家

“彼得·德克拉塞尔具有明显的经历优势,他的生活并未囿于美国的疆域;他在《美国的困局与出路》中讨论的对象也已稍微外延到白人之外:因而,本书是一部涉及面很宽、读起来有滋有味的著作……喂,快醒醒吧。世界在前进,你要是死抱着昨天的思维方式,那就要跟不上了。本书既采用了迈克尔·摩尔高明的写作手法,又揉入了促膝聊天的特点——不时地扯开去,插进一些作者突然想到的奇闻妙语,使你忍俊不禁,从而在严肃的阅读、思考过程中得以打个岔,开开心。”

——杰克·范德坎普《南华早报》专栏作家

“彼得·德克拉塞尔没有手下留情……美国已经烂透了。”

——卡尔·威尔逊 法新社记者

“彼得·德克拉塞尔或是人疯子,或是个预言家,或两者兼而有之。他在为我们这个世界——尤其是为美国——勾画蓝图方面做出了巨大而英勇的努力。他笃信美国的面貌可以改变。”

        ——斯图亚特·沃尔芬代尔 香港《虎报》的专栏作家

目录

资料来源和鸣谢

引言

新世界的无序状态与谎言

第一章 伪善——满口仁义道德,实则男盗女娼

第二章 当前的文化冲突

第三章 根本性的宗教改革

第四章 业、运气和时机——为改变而冒险

第五章 在生活使我们分手之前,夏娃支配着亚当的藏娇金屋

第六章 误导已经失控

第七章 目无法律、牟取私利的职业政客和律师

第八章 潦倒在大街上

作者的话

译者的话

节选

赤裸的美女

2002年,俱乐部的主吧厅进行了装修。在此之前,人们一走进来,就会

看到一幅亚瑟·哈克身着仿制的英国香港总督服装的大型照片。那是刊登在

当地一家杂志封面的照片的放大。这与分别挂在他两边的两幅大照片形成了

鲜明的对照。其中的一幅是胸脯全裸的新喀里多尼亚美女照,原本登在一家

时装杂志的封面上;另一幅是苏格兰黑人卫队的一个成员的侧面照,他的苏

格兰方格呢短裙被微风撩起,光屁股露了出来。他注视着亚洲新闻界的老前

辈、太平绅士、已故的理查德·迪克·休斯的半身像和一幅最近发现的毛泽

东和蒋介石在重庆当时的外国记者俱乐部勉强举杯致贺的黑白照片。后来,

在俱乐部委员会的动议下,由一位美国人主持,比较武断地作出了一个对主

吧厅进行装修的决定。这个决定引起了内部在政治上的争议,有些国际会员

表示不满,这些不满与小布什总统提出单边主义后在国际上招致的不满十分

相似。

亚瑟是当地的活大英百科全书,常常一个人坐在吧凳上。他很自傲,自

称是WANK(意为“白种英国诺曼凯尔特人”)和英国讽刺性杂志《私眼》的忠

实读者;他多次提醒新近派驻亚洲的记者在民主体制下讽刺性的报章杂志有

多么重要。“18世纪的报刊揭露罪恶、愚蠢和欺骗;我们遵循那个传统,笑

着说真话,质疑官方观点。在民主社会里有人说‘不’实在是太有益了。”

他引用《私眼》杂志的编辑伊恩·希斯洛普的话对那些新来的记者说,“干

嘛要既追求真实又跟着大人物跑呢?那样不是自寻烦恼吗?”亚瑟是个最典型

的行为古怪的英国单身汉,曾干过公务员,在政府里当过吹鼓手,现在是艺

术家、漫画家、地方史学家。他好像早就打定主意一辈子用假蝇钓鱼似的,

蓄着浓密的胡须,这使他的脸看上去像个老雪人似的。他声音浑厚、刺耳,

说起话来像个学校里的老师,不紧不慢,十分自信,两幢楼外都能听得见。

大多数人进入主吧厅后都会盯着墙上的裸女照看上一会儿,并和亚瑟聊

一聊。有一次,我跟亚瑟谈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利波利之战的事。土耳其

士兵在与澳新军团里的毛利人作战时因对方不穿上衣而难以瞄准射击。这是

因为穆斯林男人是不许看别人赤裸的身体的,除非是自己家里人。土耳其士

兵一看见光着上身的毛利人,便把眼睛斜到一边,当然就打不准了。亚瑟评

论英军的失败说:“要是英军的指挥官命令其部队脱去衣服冲锋就不至于吃

败仗了。”

当布什总统宣布他将继续大力追捕9.11那天袭击美国的恐怖分子时,我

和亚瑟聊起那些评论美国反恐之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美国的困局与出路-新世界的无序状态与谎言》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