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杂传与小说:汉魏六朝杂传研究(上中下)

封面

作者:熊明著

页数:735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8066987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不仅深入探讨了杂传的概念、分类、兴起、发展、文体特征及小说倾向等问题,建构起先唐杂传的理论体系;而且也对大量杂传从文体学和叙事学角度进行了个案分析,从而最终指向杂传和传奇文体的传承关系,明晰了传奇文体的渊源问题。

作者简介

熊明,1970年生,文学博士,教授。执教于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致力于中国古代小说及小说文献的研究整理工作。著有《杂传与小说:汉魏六朝杂传研究》《唐人小说与民俗意象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论》等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独立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本书特色

本书对大量杂传从文体学和叙事学角度进行了个案分析,从而最终指向杂传和传奇文体的传承关系,明晰了传奇文体的渊源问题。
以扎实的文献分析为基础,借助微观与宏观、史学与文学比较的方法,将唐人传奇的源流更直观地展现在了学人的面前。
作者熊明,文学博士,教授,执教于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致力于中国古代小说及小说文献的研究整理工作。

杂传,常游移于史传与小说之间,成为史学史与小说史上一道特别的景观。汉魏六朝在史传的基础上兴起了杂传文体,它实际上是后世传奇、小说的先声。
本书以“汉魏六朝杂传”为对象,不仅深入探讨了杂传的概念、分类、兴起、发展、文体特征及小说倾向等问题,建构起先唐杂传的理论体系;而且对大量杂传从文体学和叙事学角度进行了个案分析,从而最终指向杂传和传奇文体的传承关系,明晰了传奇文体的渊源问题。
作者以扎实的文献分析为基础,借助微观与宏观、史学与文学比较的方法,将唐人传奇的源流更直观地展现在了学人的面前。书中各个时期的杂传作品进行了详细梳理,总结出杂传在小说雏形时期的人文品格,并联系唐人传奇的文体特征,充分肯定了杂传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具有很高的学术和文献价值。

目录

叙论 1

上编:杂传与杂传的兴起

列传与杂传 13

第一节 传 列传 13

第二节 杂传 23

第三节 杂传与流变 38

第二章 杂传的兴起 45

第一节 传记体之萌生:《尚书》 45

第二节 传记体之雏形:《穆天子传》 50

第三节 “传记之祖”:《晏子春秋》 60

第四节 “小说杂传之祖”:《燕丹子》 75

第五节 杂传文体之形成:刘向及其杂传 84

中编:汉魏六朝杂传概论

第一章 汉代杂传 114

第一节 传录传闻:《东方朔传》 114

第二节 “传奇之首”:《赵飞燕外传》 123

第三节 人物形象的虚构性:汉武三传 131

第四节 汉代散传 149

第五节 汉代类传 168

第二章 三国杂传 176

第一节 变形的镜像:《曹瞒传》对曹操的传写 177

第二节 三国散传 195

第三节 生命理念的投射:嵇康与《圣贤高士传赞》 226

第四节 三国类传 242

两晋杂传 270

第一节 小说式的创作:皇甫谧及其杂传 270

第二节 文士群像的速写:《文士传》 294

第三节 传神写照:《名士传》、《竹林七贤论》与魏晋风度 304

第四节 两晋类传 316

第五节 两晋散传 339

第六节 自叙与他叙 368

第四章 南北朝杂传

第一节 忠孝道德:萧绎及其杂传创作 379

第二节 佛光流转:南北朝的僧尼类传 387

第三节 “虚诞”的孝事:诸《孝子传》与孝感模式 400

第四节 南北朝类传 412

第五节 南北朝散传 423

下编:汉魏六朝杂传与唐人传奇

汉魏六朝杂传的品格分析 431

第一节 时代环境:汉魏六朝杂传兴盛的人文观照 431

第二节 趣尚与价值:汉魏六朝杂传的品格检视 441

第二章 汉魏六朝杂传的小说化倾向455

第一节 表现之一:人物传写的小说化倾向 455

第二节 表现之二:叙事建构的小说化倾向 477

第三节 表现之三:风格取向的小说化倾向 503

第三章 杂传文体与传奇文体 515

第一节 外在标志:体制模式 515

第二节 特殊文备众体 524

第三节 内在传承:叙事模式 532

结论 541

参考文献 550

后记 570

节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杂传与小说:汉魏六朝杂传研究(上中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60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