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鸿雁著
页数:29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61975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文试图对唐前叙事诗进行系统的梳理。确定叙事诗的内涵,分析叙事诗产生的原因以及《诗经》、《楚辞》、汉代、魏晋南北朝等不同阶段的唐前叙事诗的基本情况。在历时上,顺着历史的足迹,围绕不同时期叙事诗发展的内在理路,以及唐前叙事诗所共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唐前叙事诗及其历史背景公正、全面的考察,将中国唐前叙事诗的内在理路细致而真切地还原在一个以时间为轴的历史线索之上,并使这种历史阐释的描述,有一个吻合历史内在理路的清晰脉络,来描述与把握唐前叙事诗的演进轨迹。在共时上,借鉴西方的叙事理论,从叙事模式上总结中国唐前叙事诗。
作者简介
李鸿雁,黑龙江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博士后。曾在《光明日报》、《文艺理论研究》、《文艺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1篇。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3项。主持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项、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规划课题1项。获得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艺术科研优秀成果奖1项。
本书特色
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由李鸿雁最
的《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研究》试图对这一时期的叙事诗进行系统的梳理。全书确定叙事诗的内涵,分析叙事诗产生的原因以及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等不同阶段的叙事诗的基本情况。围绕不同时期叙事诗发展的内在理路,就热点与焦点问题展开研究.描述与把握这一阶段叙事诗的演进轨迹。并借鉴西方的叙事理论,从叙事模式上总结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
目录
绪论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一 选题的主要依据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三节 研究回顾与展望一 叙事诗的文本编纂二 古代对叙事诗的述论三 当代对叙事诗的研究四 有关方法论的论著小结
第一章 叙事诗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节 叙事诗基本特征一 叙事诗的内涵和外延二 中国古典叙事诗的特征第二节 歌谣与叙事诗起源一 叙事诗的起源问题二 史上的叙事歌谣三 歌谣的叙事模式小结
第二章 《诗经》与叙事史诗第一节 《诗经》史诗的论争一 主张无史诗的理由二 认为有史诗的依据三 《诗经》中存在史诗第二节 周人史诗与先周历史一 《生民》:周的起源二 《公刘》:迁至豳地三 《绵》:迁至岐山四 《皇矣》:创业史诗五 《大明》:周的建立六 周人史诗的叙事模式第三节《诗经》叙事短篇研究一 繁多复杂的题材类型二 《诗经》短篇的叙事模式第四节《诗经》叙事模式考察一 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二 形象简洁、少有夸饰三 结构自由、情节松散四 语言质朴、叠句对称小结
第三章 《楚辞》与神话叙事诗第一节 神话叙事诗的滥觞一 原始神话的产生二 《楚辞》前的神话诗第二节《楚辞》与神话叙事诗一 神话叙事诗诞生的主要因素二 《楚辞》中的主要神话叙事诗三 《楚辞》的主要叙事模式第三节 神话叙事诗的意义与影响一 神话叙事诗的意义二 神话叙事诗的影响小结
第四章 汉乐府与民间叙事诗第一节 汉代叙事诗综论一 民间叙事诗歌成为可能二 汉代叙事诗的整体观照三 汉代叙事诗的叙事模式第二节 民间乐府诗考察一 乐府机构的确立与演进二 反映时代气象的汉乐府三 乐府诗的叙事模式探究第三节 文人叙事诗探究一 《古诗十九首》的题材类型二 《古诗十九首》的叙事模式小结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叙事诗述论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叙事诗综论一 魏晋叙事诗综论二 南北朝叙事诗综论第二节 南朝叙事诗及代表诗体一 南朝叙事诗发展的缘由二 南朝叙事诗的基本情况三 南朝叙事诗的主要影响四 代表诗体:咏史叙事诗第三节 北朝叙事诗及代表诗体一 叙事诗发展的主要原因二 北朝叙事诗的主要贡献三 代表诗体:纪传叙事诗小结
第六章 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模式研究第一节 叙事模式与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一 叙事理论的中国化演进过程二 叙事理论的出现与研究途径第二节 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的叙事内容一 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中的故事二 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中的人物第三节 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的叙事语言一 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的叙述视角二 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的叙述标记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