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湖泊生态红线区域环境管理对策研究

封面

作者:杨俊,魏琳著

页数:220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3060588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武汉市区域城市建设及基本生态线等各类限建或限开发政策为研究基点,总结各类“红线”相关条例及管理规划,从区域环境准入机制、区域监管、区域补偿机制以及区域考核及责任追究机制等多个角度,梳理现有的湖泊管理红线政策,融合各项条例及规划,围绕区域准入、区域补偿以及责任追究开展武汉市生态红线区域内的环境政策研究。该研究将对武汉市建立生态红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政策及制度起到前瞻性技术支撑作用。

作者简介

杨俊,湖北枝江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曾在南京大学、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污染物的技术处理、环境管理、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等。主持省部级及以上项目5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等重大项目5项,主持横向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励1项。
魏琳,湖北武汉人,2011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现任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武汉市水生态保护及环境政策规划研究等相关工作。近年来主要负责的项目有《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调整与补充划分》《全市重点湖泊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武汉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对策研究》《生态红线区域环境管理对策研究》以及《基于生态审计的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研究》等课题。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最部分主要分析当前研究的主要背景,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指明研究的意义,其次在理论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和城市精明增长理论为基础,表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必要性,并且提出进行生态红线管理的基本具体要求;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科学研究进展,以及实践经验,并对近些年我国的相关生态红线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对当前我国生态红线政策和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在梳理武汉市湖泊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对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湖泊生态红线管理体系提出了具体构想,包括建立完善的环境准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区域责任管理机制。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章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管理体系 第一节 生态保护红线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生态红线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三章 生态红线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实践经验 第一节 国外有关生态红线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国外有关生态红线的实践经验 第三节 国内有关生态红线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 国内有关生态红线的实践经验第四章 武汉市湖泊生态红线管理体系构建概况 第一节 武汉市湖泊生态红线划定现状 第二节 湖泊生态红线管理体系现状 第三节 武汉市湖泊生态红线区域管理的成功经验及问题总结第五章 武汉市湖泊生态红线环境管理体系框架 第一节 武汉市湖泊生态红线环境管理体系设计思路 第二节 武汉市湖泊生态红线环境管理政策体系基本构成第六章 湖泊生态红线区域环境准入机制 第一节 环境准入机制建立的主要理论依据及国内外经验 第二节 环境准入整体框架 第三节 武汉市湖泊生态红线区域环境准入的现状分析 第四节 武汉市构建湖泊环境准入机制的构想第七章 湖泊生态红线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第一节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经验 第二节 生态补偿基本框架 第三节 武汉市构建湖泊生态红线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基础与主要问题 第四节 武汉市构建湖泊生态红线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想第八章 湖泊生态红线区域分区责任管理机制 第一节 湖泊生态红线区域管理概述 第二节 湖泊生态红线区域分区责任管理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 武汉市湖泊生态红线区域分区责任管理现状分析 第四节 武汉市构建湖泊生态红线区域责任管理机制的构想第九章 武汉市生态红线环境管理之政策建议 第一节 武汉市湖泊生态红线管理总体思路 第二节 建立武汉市湖泊生态红线管理体系的具体建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湖泊生态红线区域环境管理对策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60561.html